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读后感_1100字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读后感1100字

看完了这本书《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作者是加拿大学者卜正民,商务印书馆出品。这本书是我喜欢的类型,从细微之处看社会变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在日本占领区,与日本合作人多数都有道德上的问题,通常被我们冠以汉奸的名称,选取了合作者,这一中性的表述方式。作者的眼中,合作者,包括积极的合作者、中立的合作者,理论上讲还有消极偏向于抗战的合作者。日本侵略者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抢劫、屠杀、焚毁在,县城中,人口聚集地区普遍存在。入侵后,侵略者面临着合法占领的问题。为了组建形式上的合法政府,形成了由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军方为基础组建的“宣抚班”,宣抚班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地方代理人,组建政府。通常地方机构经历了维持会、自治会、公署的演变过程。由于日军的破坏,自治机构的合法性不足,出现了公署有效活动区域在日军占领区,农村地区由共产党和国民党控制,日伪政府无法对农村的确进行有效的治安控制。组建伪政府困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战争的原因,当地的,有身份的人员,多数已经随国民党政府南迁,或在上海避难;二是传统道德上看,与占领者合作,是被唾弃和厌恶的。导致了最初的维持会负责人员,多数都是投机分子。当然,投机分子的质量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员素质要优于经济落后地区。作者通过对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同地区的占领政府组建情况进行分析,试图客观展现政府组建的过程,以及人们在前途不明朗情况下,做出选择时的不同动机。好坏并不足以简单概括一个人的行为。一些人为了日军组织粮食征收,一些人又在占领初期为流离失所的居民提供必要的救助服务。推荐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作者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阐述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只有通过细节,我们才能学会质疑想当然的事情。二是学习作者的分析方法:首先是分析对象的典型性,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破坏较大地区、经济相对玩好地区;其次是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选取了不与作者合作者的回忆录,日本负责组建政府人员的回忆录,合作者的回忆录,日方及中方的各种汇报及档案资料,作者作为中立者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三是占领本身是一个曲折和反复的过程,政府工作人员选取任用提升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合作、博弈同时存在;四是宣传及合法性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五是经济财政来源是政府运转的基础,治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