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和野草》读后感1500字
留下的是土炕,离开的只能是野草。
父亲对于留住女人的偏执,是属于一种心灵创伤吧,所以当最后的刘燕留下来了,他的心灵创伤就慢慢愈合了,虽然刘燕的最后是病故了,但一点也不妨碍她在他心中的地位。
我想父亲年少时应该是很自恋也很相信爱情的,所谓的“有一个女人才像一个家”只不过是他为自己找的借口,一个光明正大又不落人口舌的理由。大概没人会觉得他的病是心病,所有谈及他做法的人,都不过会纯粹地想,这真的是一位好父亲啊。
我很庆幸,当我还是特别特别小的孩子时,父母虽然会吵架,但是善良温和的母亲从来不轻易说离开,我也很幸运,遇见这样一位善良的妈妈。虽然那时候有一段时间,母亲总会说:“你们不听话我就走了!”这句话每每把我吓得进厕所里痛哭流涕,每每放学回家没看到母亲,就以为母亲抛弃我们了……但母亲很坚强,坚持了下来,最后,虽然现在的我还是很缺乏安全感,但是我的心理依旧阳光。
穷人家也有穷人家的悲剧,乡下人自有乡下人的福报。大概每一个乡下人都有一个懂事体贴的女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女儿更早当妈。文中的丁香,看得让人心疼,也让人敬服。唉,女人本柔弱,为母则刚。
我深深地感受过母亲的存在,对于一个家来说有多重要。
我的母亲是陪伴着我们长大的,自我记事以来,母亲鲜少出门。还记得过年的时候我和母亲解剖我自己的性格特点时,母亲说我不爱出门不爱八卦不凑热闹的性格,也是随她,因为她生养了我们之后,就整天围着家里的一方灶台,团团转。
还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妈妈的大姐搬了新居,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她家坐坐。过年的时间,对于我们这种开小店的人家来说,正是做生意的时间。于是我们三姐妹商量着,让妈妈和她的兄弟姐妹去就好了,我在家可以做饭,哥哥弟弟可以看店,爸爸当我们的主心骨。于是,再不怎么放心我们的妈妈也被我们七嘴八舌地劝上了去大姨家的车,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三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妈妈散散心也好。
可是事与愿违,第一个崩溃的人就是我。每当做饭下厨的时候,我就开始问爸爸哥哥弟弟:“你们要吃什么?”爸爸:“煲汤。”哥哥:“酿豆腐。”弟弟:“我想吃妈妈做的菜。”好,那就两菜一汤吧。说起简单做着难。平时我都是打下手的,真的全程操作起来,才发现,煲汤要注意火候、时间、材料与水量的比例,还有盐……酿豆腐我会酿,可是焖豆腐,愁死我了。所谓妈妈做的菜就是青菜。还好天气不冷,不然我估计要撂下担子不干了。这还不是最难过的,最难过的是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饭菜,父子仨还挑三拣四的。鉴于爸爸的权威,我们吃完饭之后,三个人私底下说私话:“早知道就让爸爸去了,妈妈不在家真的好不开心。”
我现在还记得那三天的氛围,家不像家的感觉,很冷清。我在这种冷清中,走路都不敢大踏步,只能像小猫一样,踮着脚尖,走着轻轻的猫步。我还记得那几天的夕阳照在脸上的感觉,像泛黄的不真实的老照片的存在。
煎熬的三天终于过去了,妈妈回来了。我们仨挨个去抱妈妈,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她不在家的情况。妈妈也在我们的包围圈中,诉说着她对我们的担心与思念。毕竟,我们都是在她身边生活的,第一次过没有她在身边照顾的日子。
那时候,我知道我永远都离不开妈妈了,妈妈也永远不会想离开这个家了。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
回想起这些往事,我突然明白了那时候妈妈对我说的:“……你嫁得太远,我连说个知心话的人都没有的话,我会死的……”
嗯,我也不会远嫁的。
丁香的心理其实我有点不明白了。因为她与大青谈婚论嫁的时候,还心心念念着“我”,为什么到后来就放弃了堕落了呢?
我想,无论是文中述说的垫棉花也好,涂指甲油也罢,这都是一个花龄少女正常的爱美的心理。但是最后,为什么就堕落了呢?
野草的离开与堕落,是风的追求,还是骨子里的心的迷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土炕和野草》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