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怪圈》读后感1100字
2019年第33本书:《我是个怪圈》 ,喜好程度:四星
这本书已经断断续续从三月看到了六月。好难读啊…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读完了其他二十本书……
书中那一堆数学公事我渐渐就不求看懂了,速速扫过……不然还得读个两年。到后三分之一才发现,对我更有触动的地方在后面,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说“看哭了”是一种夸张,到后面从他妻子去世写到“每个人都是一束他人灵魂的碎片”那里,我还真的看哭了…对于死亡和消失的认知和电影Coco也有异曲同工。
看书的过程中不断想跪拜作者,这本书实在太令人叹服了:丰富的联想,精彩到让翻译十分为难的文笔,知识的融合以及扩展,饱含深情又根植理性……
下文是我认为书中比较核心的部分,可以略微窥见作者文采:
“我们都是奇妙的拼贴画,是古怪的小小的“拷贝”星,通过累加其他人的习惯、观念、风格、怪癖、玩笑、习语、语调、希望和恐惧而成长起来,仿佛它们都是从天而降、忽闪而至的流星,与我们相撞并结合在了一起。
最初,这种不自然的、外来的举止缓慢地融入我们的自我之中,好像蜡在日光下熔化,然后逐渐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跟它们曾经作为他人的一部分的状态没有什么不同(虽然那个人也很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但我并不是想暗示说,我们会欣然接受任意一种闯入我们星体表面的行为习性——我们是挑三拣四的,通常只接受我们羡慕或渴求的那些特征,但是即使是我们的选择风格,其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影响;作为反复累加的结果,我们会渐渐转化成另外的样子……
以上这一切都在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他人灵魂的碎片,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起来而已。但是,灵魂碎片每一位贡献者的表征当然不是平等的。那些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是在我们内部获得最强大的表征之人,而我们的“我”也正是通过他们所有人的影响在很多年里复杂的相互冲撞而形成的。”
还有关于“怪圈”这一点,我印象也比较深,这种互相包含又有点像悖论的“圈”,甚至有点细思极恐。我看了书的前三分之一的时候本来以为什么都没看懂,但放下书,发现在生活中时常意识到这种自我指向的“怪圈”。
“2加2等于4。那个迷人的短语——“两个2”——让我的脊背打起了阵阵激灵,因为我意识到,它涉及将“2”这个概念应用于其自身之上。这是一种自我指涉的运算(operation),把一个概念扭转回到它的自身。”
合上书,想想为这本书花的精力之多,和我的收获之少(没咋看懂),会觉得有点不值得。但写完上文的复盘,我发现这种“看不懂”的感觉,以及对本书写法以及作者学识的惊叹,对我也是很大的收获,非常长见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是个怪圈》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