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杨绛译堂吉诃德」读后感 心得体会
着实地花了不少时间读完这本书,书中通过主仆两人的对答,多用警句、谚语、成语,也不乏古典诗歌和故事的引用,也对西方文化、宗教的冲突等方面多有涉及,是一部了解西方文化不可多得好书,书中从头到尾似乎在排斥游侠骑士小说,其实却反映了骑士精神对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甚至是在说这个世界上缺乏的是对崇尚正义、忠诚的游侠骑士。因为大家谈起那些小说没有不喜欢的,却再没有真正的去做游侠骑士才能做的事情,甚至认为游侠骑士是不合时宜的、荒诞的,从而实现了塞翁对自己一生的自嘲,据说他本人年轻时参加过一场著名的海战,表现的异常英勇,结果自己却莫名其妙的做了俘虏,自己受了伤,以致残障终生。晚年据说也是一贫如洗,靠富人接济过活,虽然发表过不少颇具影响的诗歌和小说,但都不足以让他过上富足和体面的生活。我想老年的塞翁在那种境况下,回顾自己年轻时也曾踌躇满志,像一个骑士一样的为国征战,凭一己之力名扬历史,可是这些曾经纯真的、热诚的、慷慨的、义无反顾的追求和奉献,最后却落得跟个小丑一样,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做过什么,而自己的人生和成就,放在茫茫人世,大千世界里,似乎都只像是虚假的幻梦和荒诞的闹剧,别人听了或一时觉得有些趣味,旋即就会觉得是自吹自擂,不值一提的。所以,塞翁笔下的堂吉柯德,虽然疯癫,却博学多才,正直善良,无私无畏,乐善好施。他最终也是受人尊重的,因为他的那些品质实实在在的被别人感受到,且影响了那些人,甚至是用生命在影响着别人,因为故事到结尾的堂先生,突然大彻大悟,却又无疾而终,引起众人一片悲叹。悲叹归悲叹,大家都还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他留下的遗产,很快他就会被别人忘掉,世上流传不会是那个大善人……,而是游侠骑士的典范……总体的感觉,这本书的情节要比我期待的要简单多了,至少比起我们的四大名著要差很多,但带给人的趣味和想象确实并不少。我一直在想象着若是以周星驰的风格把这个著作翻牌一下,也将会是非常有趣的。但是能够指望只有郭涛/王刚搭档的一版翻拍,尽管不那么忠于原著,当然我们国人来拍,也无法忠于原著,但却对其精髓的把握非常到位和传神,以至于我在阅读过程中,每每把桑丘联想成王刚的样子。也总是把堂吉柯德严肃、生气的表情联想成为郭涛的样子。这不仅是塞翁的成功,也是郭/王两位老戏骨的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杨绛译堂吉诃德」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