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读后感800字
谈及日本经济的近代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及到二战之后到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的日本经济辉煌期,当时日本工业的平均生产率高达13.6%,GDP总量从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石油危机之后,日本进入了平稳低速的经济发展时代,特别是在1993年之后,日本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后的20多年,日本走上了经济低迷时代,日本经济学家池田信夫也将这20年成为“失去的20年”。(这本书里说的是1989至2014为失去的25年,Never Mind)
有关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众说纷纭,池田信夫关于低迷的分析可以总结为:扩大的财政赤字,日元的升值,劳动率低下,不平等的薪酬体系。
“低欲望社会”这一说法来自于日本的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他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指出,国民不愿意背负风险和债务,丧失物欲,远离时尚名牌,甚至不愿结婚生子,使得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国家经济随之停滞。
日本人的低欲望不是因为消费能力不足。相反,一方面日本政府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调低银行信贷,还大力降低物价;另一方面,日本养老福利位居世界前列,看病补贴巨大。可尽管如此,还是无法调动国民买车买房的热情,群众对奢侈品消费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
看这本书之前就带着疑问,中国近年来的“佛系青年”和日本的“低欲望”之间的本质差别。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加上机工社的出版争议,我觉得这本书阅读起来有点别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对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因此出现了“日本老年人抱着高额财产离世”、“日本的核心消费人群是单身贵族”等现象,陷入西方经济学都无法解决的困境。在书的第二章,作者提出观点的同时对安倍政府在应对经济低迷的措施给予全盘否定,包括国家债务处理,年金制度,医疗制度,政府行政改革等,然而提出的应对措施却是完全不按套路,有些甚至是离谱。,特别是政府应建立让富裕的老年人贡献资产以及修改年金制度,允许国民放弃年金,所以这一章看的实在别扭。
后续继续写点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