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1700字
本书与其说是历史书,又更像是游记,作者从自己去印度的旅游作为切入口,把自己在当代的遭遇和古代的历史融合起来,娓娓道来。
然而,在当今年代,作者矫揉造作的辞藻实在是让人看着不舒服,自己是个男的,却总有种张爱玲三毛的文风夹杂在里面。
举个例子:在菩提树下,我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尼泊尔喇嘛,他送给我一片菩提叶,请求我接受下来。他在我身边坐下,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他告诉我他从小就开始学习佛经,直到成年,由于过于虔诚,没有时间挣钱,希望得到我的捐助。我将菩提叶还给了他,转身离去。对我来说,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养活自己的人,在学习佛经时是得不到顿悟的。
现代人一看就知道是骗吃骗喝的,也许是我境界太低,作者这种描述手法看得我非常各异。
在古印度时期,由于实在没有什么历史资料可以写,作者从考古的角度开始入手,以印度古城的挖掘掀起序幕。
人类的古四大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保留下来,而印度却不算,这是因为古印度人种很可能跟现代印度人种根本不是同一批人,但也有另一种说法,由于印度南北方的通婚比较少,因此南印度人的古印度血统比例非常高,另一方面,现在的印度文明几乎完全异于古印度文明。
在非常远古的时期,雅利安人通过西北通道进入印度,并且将古印度人赶入南印,这也解释了为何北印度人肤色比南印度人浅。在之后,随着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的轮番入侵,印度人种和文化又有了一轮新的融合,然而这些融合大部分停留在巴基斯坦地区,并没有对当今印度文化产生太深远的影响。
旃陀罗笈多在亚历山大离开后建立了著名的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北方,而南方仍是诸侯割据。直到印度秦始皇,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统一全印度,并将佛教作为国教保留下来,印度才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说到宗教,有趣的一点是似乎人类古典文明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宗教,他们诞生于对自然的敬畏,生殖崇拜,或农业的不可预测。在一个越是阶级划分明确的社会,越需要宗教的力量。在印度教中,规定了几个种姓,人们在自己的种姓范围中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通过自身的修行,让下辈子进阶种姓,这样的社会非常稳定。在基督世界,人们安分守己,为了死后升入天堂。在孔子的教育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官为民纲,深入人心。可以说现在的宗教就是稳定社会的幸存者效应,我们认识的宗教都是优胜劣汰适合社会力量调度和稳定的超级宗教,其他使用不适合社会发展宗教的社会都被淘汰了。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有趣的是阿育王死后,各地小国王们为了追求平等立刻独立。在这之后,遥远的东亚大陆上,由于匈奴被卫青所灭,开始向西迁徙,然后牵动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又开始蹂躏可怜的印度北方。(说实在的印度人也不知道在西北通道修个小长城。)随后贵霜灭亡,贵霜人被印度化,在旁遮普邦落脚成为锡克人的祖先。
之后的印度历史,进入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无穷战争的时间,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政权,一统印度,这时的印度进入了文化和艺术的巅峰期了,以泰姬陵为代表的系列著名建筑都在这个时期建立。
18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的海军在世界瓜分土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据点,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开始了肢解印度的计划,最终还是英国人合纵连横笑到了最后。并且将印度完全殖民地化。现在回头看列强瓜分中国没有成功,完全是因为中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政治上铁板一块,英国人不能发挥他们合纵连横的特长,靠自己硬打还是太吃力,毕竟远洋作战,本国局势又不是很稳定,不靠当地盟友支援,想吞下中国犹如登天。
印度在进两百年完全被殖民地奴役,即使全国大起义也因为宗教意识形态原因不能做到铁板一块而被英国人各个击破。最终还是靠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逼着英国人退位,加上二战后全球去殖民化运动,印度人总算是获得了自由。随后又立刻进入了宗教意识形态分歧,加上英国政府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领土纷争没有解决。现在的印度成为了一个从地域、人种、语言、宗教、文化都极其复杂的国家,加上种姓制度让大部分人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想成为世界的强悍民族崛起难度还是很大。
总体三星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