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_1400字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1400字

这是一本帮助读者了解以及提高自我意识的书。自我意识,初听起来与哲学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关系更大,不过本书的重点完全不在这方面。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754年,一个22岁,毫无战斗经验的年轻中校正收到士兵的报告,前方约7英里处发现35名敌军侦察兵,在遍布岩石的峡谷中扎营。此刻,这位年轻的中校会如何抉择呢?为了展示他的实力,他坚决笃定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坚信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不幸,后人是这样总结这场战役的,“在理应保守退防时选择进攻,增援尚未就绪便展开攻势,选择了一个易攻难守的阵地,对防御工事的建造敷衍了事,渐渐疏远自己的支持者,以及盲目相信自己能打败势头正猛的敌军。” 战斗结束,中校投降。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投降,他不是别人,正是乔治.华盛顿。 众所周知,华盛顿是英勇的将军、杰出的政治家和美国国父,因此,人们对这位了不起的开国元首22岁时的鲁莽之举着实感到震惊。但这种对比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尽管后来他成为聪明内敛、有自知之明的政治家,但他最初是自命不凡又缺乏自知之明的。这种对比,告诉我们自我意识是可以后天习得和改进的。

自我意识包括内在自我意识和外在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与清晰认识自己有关,是对自我价值观、热情、追求、环境契合、模式、反应及对他人影响的内在理解。有着高度内在自我意识的人,往往会做出与真实的自己相符的选择,能够过上更幸福、更舒心的生活。那些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做的事情同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和幸福相左,他们总是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谐,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外在自我意识关乎由外而内地了解自己,即了解别人如何看待你。拥有外在自我意识的人,由于可以从他人的视角准确地认识自己,因此他们能建立更稳固、更值得信赖的人际关系。而那些外在自我意识薄弱的人,从不关心自己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因此通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地受到了他人的抨击。

自我反省通常会认为有助于内在自我意识的提高,本书提出了关于自我反省的四大卓见:

1. 锁着的地下室没有钥匙可以进入(弗洛伊德相信可以通过心理分析了解人们无意识的想法、动机、感受以及行为,但研究已经明确表明不管多么努力,我们都无法了解上述内容。这就像人们的无意识被困在一间锁着门的地下室里,弗洛伊德相信他已经找到了钥匙。但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根本没有钥匙);

2. 问自己“为什么”既危险又没有意义(为什么”让人们关注自身局限,而“什么”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的潜能;“为什么”会引发消极情绪,而“什么”让人们保持好奇心;“为什么”让大家纠结于过去,而“什么”帮助大家创造更好的未来。实际上,从“为什么”到“什么”的转变便是受害与成长的区别);

3. 写日记并不总能提升自我认知(“幸福是一种像宗教一样神秘的东西,永远不要对它进行理性阐释。”也就是说,过于仔细地审视那些积极时刻,反而会白白消耗掉其中的快乐。通过写日记来寻求洞察力,首先要记住的是:探索消极时刻,不深思积极时刻);

4. 伪装成自我反省的反刍思维带来的伤害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这种一心专注于自己的恐惧、缺点和不安全感的心理状态有个名字:反刍思维,它是自我反省的邪恶孪生兄弟。反刍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心理地狱,同时也是洞察力的巨大阻碍因素)。

打破反刍思维的5种方法:记住没有人会和我们一样那么在意自己的错误(let it go);培养“善学型”思维模式( 关注学习与改善而非自己的表现);摁下暂停键;停止思考;现实核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真相与错觉》读后感_14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