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改变深层思维与习惯,过上持久整洁的生活!》读后感1200字
你的心理状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整理生活也是整理内心的过程。
比如很多老人,年轻时物资不充裕,各种东西都会舍不得扔,家里会堆满东西,几年前十几年前都会摆着。
比如有的人心里没安全感,会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喜欢以防万一,想着以后肯定会用到,回头看看,几年都用不上一次。
比如有的人喜欢屯东西,双十一,618等各种节假日疯狂买东西,纸巾觉得便宜买几箱,各种囤货,储物柜里塞得满满的。
比如有些人盲目跟风,听说什么护肤产品特别好用,就买买买。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护肤品,甚至有些都已经过期。
杂乱的东西,经年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无从下手,就任其堆着、放着,如果不是遇到搬家等事情下定决心整理收拾,平时自己看到那一堆东西都会发愁,自然复然拖着,拖到不知道什么时候。
家,常常被人们比喻为心灵的港湾,当我们每天卸下一天的疲惫。我们都渴望在家里得到内心和身体的休整。渴望在一个干净舒适的家中休息。想起一网友说她奶奶告诉她最受益的生活经验是,衣服床单换下来就及时清洗,吃完饭后及时收拾碗筷,把屋子收拾的干净利索。等你上一天班后,一身疲惫回到舒服干净的家,而不是回家面对一堆家务活去做。
作者阿曼达.沙利文在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追求干净整洁,舒适方便的房间,追求的不是家居杂志上那些纤尘不染、完美无瑕的房间。作者倡导FLOW理念:
F代表原谅你自己(Forgive yourself)
L代表舍得清出去(Let stuff go)
O代表整理留下的(Organize whats left)
W代表持续地清理(Weed constantly)
FLOW理念是从内心开始,改变生活习惯,整理生活。书中介绍了7个概念,有助于我们转变视角和设立目标:
1.像流水似的动起来。物品不是占有堆砌,让物品流动起来,是让物品物尽其值。
2.放慢节奏,你太快了。放慢生活的节奏,想想自己真正在做的什么事,制定计划,不要冲动购物。
3.新的视角、新的空间。当处于熟悉杂乱的环境时,一时无从下手,如果换个视角,以陌生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房间,会有不同的感触,会更利于清理房间。
4.害怕心理造成凌乱。害怕浪费,害怕未来用的上,害怕没钱等等心理造成的家里堆积。思考自己属于那种害怕心理,到底害怕什么,慢慢练习克服这种心理,练习把不需要的东西清理出去。
5.你现在是什么人。你现在是什么人,了解自己,买适合自己,不要问你想成为什么人,问现在是什么人。
6.不要任凭乱纸堆的摆布,决定留什么,分门别类,怎么保存,保存在哪里。其他物品也是类似的。
7.好方法让人少动脑。更准确来讲,思维转变后形成良好的习惯,使之自动化,不用再消耗更多能量去完成。
这些主要是从心理思维上转变生活习惯,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其他的整理小技巧,比如经常盘点存货,每天花10分钟收拾屋子,睡觉前清扫房间,少买些买好些等等,在生活中一点点拾起来这些技巧穿起来,慢慢影响生活。
不要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只需要井井有条,整洁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