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小说课》读后感_2200字

《小说课》读后感22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过,作者和读者应该像是棒球里的投球手和捕手的关系,只有球(文本)是被动的。所以二者都需要训练,光有一个好的投球手是不够的,捕手也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我想作者的这些小说课的一个初衷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主动的去读,并在此做一些引导。
m
◆ 第2章 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
>> 任何一种文学都有与之匹配的文化背景,也有它与之相对的文化诉求
◆ 第3章 “走”与“走”——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
>>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林冲越怂,社会越坏。林冲的怂就是批判性。
>> 写作就是这样,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
>>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记忆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阅读才华,我们就可以将曹雪芹所制造的那些“飞白”串联起来的,这一串联,了不得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红楼梦》这本书比我们所读到的还要厚、还要长、还要深、还要大。
◆ 第4章 两条项链——小说内部的制衡和反制衡
>> 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福。
◆ 第5章 奈保尔,冰与火——我读《布莱克·沃滋沃斯》
>> 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如果因为贫穷我们在心理上就剔除了美,它的后果无非就是两条:一、美的麻木;二、美的误判。
>> 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具体的表现就是拿心机当智慧的美,拿野蛮当崇高的美,拿愚昧当坚韧的美,拿奴性当信仰的美,拿流氓当潇洒的美,拿权术当谋略的美,拿背叛当灵动的美,拿贪婪当理想的美。
>> 的误判相当可怕,具体的表现就是拿心机当智慧的美,拿野蛮当崇高的美,拿愚昧当坚韧的美,拿奴性当信仰的美,拿流氓当潇洒的美,拿权术当谋略的美,拿背叛当灵动的美,拿贪婪当理想的美。
>>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同情和施舍无关,仅仅是感同身受。——你千万不要为我痛苦。
>> 福斯特和他的《小说面面观
◆ 第6章 什么是故乡?——读鲁迅先生的《故乡》
>> 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里,鲁迅用非常正常的音量说一句“你得了癌症了”,它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很冷静。这才是鲁迅式的呐喊,——鲁迅的特点不是嗓子大,是“一语道破”,也就是“一针见血”,和别人比音量,鲁迅是不干的
>> 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卡夫卡在意的是人类性,而鲁迅在意的则是民族性。
>>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这句话是对的,它面对的只是艺术上的一些手段和特色,但是,一点也不涉及民族性的价值。
>> 。鲁迅一生都在批判劣根性,这是他对国民性的一种总结。这个劣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某种方面可以概括为欺软怕硬吧
>> 强的部分就是鲁迅所憎恨的流氓性,弱的部分则是鲁迅所憎恨的奴隶性
>> 强的部分就是鲁迅所憎恨的流氓性,弱的部分则是鲁迅所憎恨的奴隶性
>> 最令鲁迅痛心的是,这两个部分不只是体现在两种不同的人的身上,在更多的时候,它体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个总结是鲁迅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鲁迅为我们这个民族所做出的伟大的贡献。
>> 如果我们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去阅读经典,我们所获得的审美乐趣要宽阔得多。
>> 第一,奴性不是天然的,它是奴役的一个结果。
>> 第二,在闰土叫“我”老爷的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发生。
>> 一、我们来看看奴性需求的表述方式:自我检讨;二、我们来看看自我检讨的内容或者说智慧:“过去不懂事。
>> 伟大的作家有他的硬性标志,他的伟大伴随着读者的年纪,你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能从他那里获得新的发现,鲁迅就是这样的作家。
>> “我是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敌人是谁”。
>> 一部《呐喊》,它的潜台词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谁?
>> 第五,我不得不说情感。在阶级批判和社会批判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选择,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作家,尤其是作家,必然伴随着一个情感倾向和情感选择的问题。
>> 第六,接下来的问题必然是价值认同的问题。和知识分子比较起来,在道德选择和情感选择的过程中,作家非常容易出现一个误判——价值与真理都在被压迫者的那一边。在这个问题上,鲁迅体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他没有从众
>> 鲁迅在告诉我们,就一对对抗的阶级而言,价值与真理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 第8章 反哺——虚构人物对小说作者的逆向创造
>> ,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人际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小说家与他所描绘的人物。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非物质的。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里,他们又没有处在同一个时空里。
>> 一个人仅仅因为她轻浮、虚荣她就铁定了不能幸福,那么,当事人是无罪的,有罪的一定是生活。是明媚的阳光造就了我们地上的阴影,而不是月黑风高与大雪连天。
◆ 第9章 倾“庙”之恋——读汪曾祺的《受戒》
>> 。戏谑表面上是语言的风格,骨子里是价值观:我不同意你,但是,我允许你的存在,我不会把你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 对小说家来说,语言风格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它暗含着价值观,严重一点说,也许还有立场。
>> 才华不是思想,但是,才华可以帮助作家逼近思想。这正是艺术和艺术家的力量,文学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
>> 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很唯美、很单纯。说到这里就吊诡了,单纯的爱情因为不牵扯社会内容,它就比较原始,原始的情感恰恰就肉欲。肉欲可以极脏,也可以极干净,这完全取决于作家。
◆ 第10章 附录
>> 读读不懂的书不愚蠢,回避读不懂的书才愚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小说课》读后感_2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