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读后感800字
廉吏之于民,社稷之幸。于公出仕之志“此去不为荣华,只为百姓苍生”为起始,遇明君康熙大帝,得贵人金光祖,康亲王等举荐,更得贤助各级官员,于公之千古廉吏之名,在于个人品格之高洁,也在于天时地利人和。
佳节之时,与亲友共观央视史剧《于成龙》,而今又阅代言之笔《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看于公的事迹,感慨万千,有谋略,有胆识,不惧三藩叛乱,不惧匪党丛生,以文人之躯,置身于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定乱局,安稳罗城,武昌,黄州,两江,福建,直隶之祸乱;有才智,有远见,细微毫末,着手官员之乱像,书写檄文,规定章法,还廉吏于朝廷;更有父母之心,观市井之相,察民生疾苦,想方设法,致富于民。
于公一生清廉,从知县当到封疆大吏,依然一碗粗糠一碟青菜,二十余年,体恤民情,却未曾想着自己,于公一肚子抱负,中年出仕,也想这一生累累所学,贡献给百姓,贡献给朝廷,却无奈,时间不够充裕,最终累死在公案至上,令人扼腕,令人痛惜,真可谓殚精竭虑,孑孑其身。
自古忠孝两难全,于公一生共举三次卓异。为后世为于家挣得名誉,但是二十三年为官,却只有一次机会回家葬母,国家需要他,所以于公只能尽微丝孝道,幸有贤妻帮衬,儿孝孙乖,也是了却于公一生之愧疚遗憾。
吾心戚戚焉,于公累于公案,周先生一生成龙,道出了多少百姓不舍,道出朝廷多少不舍。康熙泪目,我也是潸然泪下,内心不舍内心颤动,康熙之辞,坦述人人之情:
国家澄叙官方,首重廉吏。其治行最著着,尤当优家异数,以示褒奖。
于成龙,操守端严,苦节克贞,朝野惟尔,鞠躬尽瘁。真一介之弗取,越数官而弥坚,奄忽云亡,能无悯焉。萧然官舍,竟担石之无存。清风未远,长存表德之思。宠恤重颁,丕著旌贤之典。尔灵不昧,其克歆乘。
成龙爱卿,居官清正,实乃天下廉吏第一。
于公是为百官楷模,也是当今之世,吾等学生学习之典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