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_1500字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1500字

逆行枝蔓
子皿 20190416
德罗戈死了,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旅馆的黑暗的小房间里。他死了,输给了时间,输给了命运。没有期待中的大干一场,没有在战场上体面的死去,没有儿女绕膝,没有有人哭天抢地。勇敢点儿,再勇敢一点儿,德罗戈最终和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
一边读一边恨其不幸怒其不争,及至读到德罗戈的死几乎想要痛哭一场。那种无力感也常常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淹没了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德罗戈本人,靠一日一日的想象支撑着自己靠近理想,为了传说中的黑天鹅耗尽整个青春。
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中读到《鞑靼人的沙漠》就迷上了这个寓言故事。《黑天鹅》中描述德罗戈最后死在一个小酒馆,我误以为是他喝醉了错过了那场期待已久的战争;其实在《鞑靼人的沙漠》中德罗戈死在一个小旅馆,只是因为生病老死而已。我倒宁愿他是因为喝醉而错过战争,那样至少可以怨酒醉人。我无法原谅德罗戈的死法。
统观德罗戈的一生,像小径分叉的花园,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德罗戈的分身,他们共处一堡,却互相保留,互不相认:
一号德罗戈:他本人,等了35年战争,最后身体虚弱,死在异乡的小旅馆
二号德罗戈:他本人,等了四个月回老家娶了心爱的玛利亚,儿孙满堂
三号德罗戈:他本人,等了15年,回老家,心爱的姑娘已嫁给别人,德罗戈在自己家孤独终老
四号德罗戈:拉扎里,不谙世事,被自己人射杀,当了炮灰
五号德罗戈:安古斯提纳,想要大干一场,用力过猛,冻死
六号德罗戈:裁缝,因腿脚受伤,会察言观色,在城堡安全待到晚年
七号德罗戈:奥尔蒂斯上校,安全退休
八号德罗戈:西梅奥尼,城堡司令,命运的佼佼者,等到了战争,指挥战争
九号德罗戈:中尉莫罗,不用等很久就好运碰到战争,战死
也许永远有+1 种死法,无法穷举。但是沿枝蔓逆行,在此之前他们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始在巴斯蒂亚尼城堡服役,被相同的心理战术预处理。再之前他们在军事院校度过几年的美好的青春,毕业后踌躇满志穿过蜿蜒曲折的山谷来到巴斯蒂亚尼城堡。再之前,他们是襁褓之中做梦的男孩,没有期待,也没有忧愁。可惜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在一种可能里,所以德罗戈只能是第一号那个被命运耍弄了的失败者德罗戈,永远不可能从头开始。
有个读者拿了买股票的例子来形容德罗戈的人生是怎么被套牢的;对我们搞学术的人也适用。所谓万丈深渊,走下去并没有前程万里。好不容易熬到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才发现什么都不会。
前辈们说:“搞咱们这行至少得博士毕业才行!”
于是费力气考托福考GRE, 幸运的拿到奖学金,然后在实验室没日没夜干五六年-996可不算努力,至少得7117才有可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一周七天,每天从早七点到晚上十一点)。等到要找工作要申请项目,才发现写作能力和各种人脉关系都还不够火候。
大老板说:“你要是想做独立的PI, 至少要做一到两站的博士后才行!”
于是各种套瓷各种Cover letter一通忙活,幸运的去到一个很牛的老板手下,又7117的狂干五六年,幸运的话发CNS的文章数篇,终于可以去找个大学讲师或者副教授的工作了。
‘长江学者’够不着,‘青年千人’马上岁数就超标了。老婆和孩子还是未知数,房子也不见踪影。顺利的话,在中科院或者211大学找个职位成功转型,不顺利的就找个实验室继续做博后,骑驴找马。只是时间不等人,转眼十年八年就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不知不觉变成自带违和感和陌生感的中年人。要耐得住寂寞,要不计沉没成本,要坚韧不拔,这些成功人士的必要而非充分的锦囊把很多人熬成了“局外人”。
德罗戈式的悲催人生,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只希望大家能有西梅奥尼的理智,或者像《黑天鹅》中的叶夫根尼娅的运气。当然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能抵得住时间的碾轧的好身体,一直活着,活到枝繁叶茂,活到美梦成真。
祝福你,也祝福我。
Have fun, 活久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鞑靼人沙漠》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