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读后感_900字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读后感900字

张国焘几斤几两?

一段残酷的斗争史。1935年6月26日,以中央为代表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敌重重围追堵截与张国焘的第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懋功。当时的中央红军屈屈不足两万人,第五次围剿使红军损失惨重,如能收编张国焘所率第四方面军的八万之众,无疑是壮大红军实力恢复元气的一个绝好时机。

然而,张国焘深谙权力奥秘及自身所处优势换取权力资本,遂向中央伸手要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谋深算的某毛考虑到 “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务,一、四方面军很难拧成一股绳。” 但如果让掉总书记一职,张国焘日后以总书记名义召集另立伪中央,其合法性带来的威胁毋庸置疑。而将总政委职位拱手相让,或许危害在可控范围内,可谓用心良苦; 却不料张国焘大权在握独断专行非谋划所能利诱。

由此来看,双方貌合神离已然形成; 事实证明张国焘于后使用总政委决定权拒不执行中央北上决议,并迫使中央率不足一万人仓皇挥师北上,不能说不算是某的一大败笔。

书中回顾张国焘于1931和1933年间在鄂豫皖根据地‘’白雀园‘’两次肃反组织清洗排异己,巩固自身势力; 此并不罕见。有关肃反清洗,作者刘统吞吞吐吐、闪烁其辞,疑政治敏感度所限或删节所赐。

张国焘率主力南下失败,另立伪中央也受共产国际干涉而未果,此结果其实与某刻意设局总书记或总政委合法性无关,按红军组织原则,总政委有最后决定权,反而为其搞分裂创造了机会。

疑点,本书重大疑点! 按书中列举张国焘罪状: 密电陈昌浩谋害中央领导人、篡权取代中央、违抗中央命令等。如果真是如此,朱德、刘伯承等人性命早已不保。如以上罪名成立,每一条都构成严重反革命,任何有头脑之人,更何况张国焘,绝不会自寻死路最终率兵北上与中央红军在陕北会合。疑点不攻自破!

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借张国焘引出的部分红军史,其中中共统战联蒋一致抗日举措为日后夺取政权赢得先机。攘外必先安内,蒋公只差一步之遥,一失足成千古恨。

‘’北上: 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仍没下架,实属万幸。文笔一般,可读性在于还原部分真实党史,已属可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