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读后感1300字
故事行文流畅,结构简明扼要,情感表达温婉纾雅,带有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视角!故事架构上,采用了少见的三线叙事手法,凶手、警方和朝阳群众三条故事齐头并进!就像一个年轻母亲给孩子织毛衣一样,循序渐进纵横交错,用三个视角三条线在最后20页(我看的是纸质版)给我们织出了一个关于“母爱,有多伟大就有多变态”的故事!
以下剧透,没看的同学们请赶紧止步!!!
这本书是在我搜索“叙诡”推荐小说的时候发现的……嗯,自己就把自己给透了~因此,我是带着找破绽的心态看完全书的,感觉非常对不起作者(致歉)!
故事的核心,在于三线叙事交织的掩护和汇合。三条线一条条说:
第一条,朝阳群众线。故事常规开局,先甩一个变态虐杀男童案。然后以一个路人母亲的视角,来描述案件发生的前后。作者伪装了这位朝阳母亲的核心动机,只给了一个“由于艰难产女,对案件异常敏感的热心母亲”她的局部视角。再通过此人多次生育失败的回忆,结合对熏这个掌上明珠的担忧,误导读者的判断。光看这段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因爱而忧虑,进而偏激到畸形心理的可怜妈妈。
第二条是凶手线。凶手早早出场,交代了凶杀细节,那么余下的谜底就是动机了。这条线集中在行凶手法和生活中的伪装方式。信息很少,尤其是凶手的家庭除了有个妈妈外,其他一律三缄其口。
最后一条线,警察。存在感最弱一条,从警方角度补全一些信息,用于修正前两条线障眼法带来的副作用。个人感觉有点浪费,连最终解谜的任务都没交给他们,太路人了~
顺着三条故事的穿插展开,我们绕过几道弯到最后一章,案件才展开全貌!——原来,凶手也是一位母亲,熏是她的女儿,那位朝阳妈妈则是她的妈妈!故事中是两个母亲!!凶手由于早年被熊孩子强奸,产下了熏,而后对那些同样欺负人的熊孩子有心理上的阴影,久之演化出变态心理,接连杀死了2个男童。而她的妈妈,对,正是这位朝阳热心母亲,两次尾随女儿杀人,偷偷善后。并利用给警方的误报,杀死了当年强暴女儿的混混,伪造成自杀,再将其栽赃嫁祸成变态杀手。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架构,完成度高形成一个闭环,又带有多层叙诡。遗憾在于结局有点好猜,我看到1/4,基本猜中核心诡计了!
三线叙事,从上往下,其中信息和作用分配并不平衡,头重脚轻。母亲线的提供信息太多,似乎在提示读者里面处处是陷阱。由于本书没有华生这样记录员的角色,作者也不会用主线去写一个证人,那么一般这种路人的真正身份,不是受害者,就是加害者。为了达到反转效果,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这个母亲肯定和凶手脱不了干系。再集合书名和封面,谜底再清楚不过了。不过凶手的动机,我没猜中。
还有一点,叙诡除了设计外,它的揭秘方式同样费脑,天生的公平性缺陷要如何弥补一直是个难题。作者用上帝视角来写谜底,缺少铺垫,难免突兀。看了有一种“你明明什么都知道,可特么地最后才告诉我们”般想摔桌的不爽!而不是“其实我都告诉你了,只是你们自己想歪了而已”的恍然大悟!体验不够友好!
吐槽归吐槽,书依然很好看,期待作者下一部作品!同时感谢新星出版社,给国内读者带来了这么多优秀的推理悬疑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圣母》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