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失踪的孩子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四部书从头看到尾,看了很多读者的批注和书评,竟没有一个是站在莱农这边的,我觉得心里好冷。莱农从小城市靠着读书一步一步走出来,赢得社会地位的女性。她有着并不那么幸福的家庭,身边有总是让她自卑的朋友,家乡的混乱,让她拼命读书,写作拥有了现在的一切。是的,她嫁了很棒的老公。家世好,学历高,一心一意爱着她,他们在一起有着令人艳羡的生活。但莱农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吗?她并不想。她在文中多次提到,过于平淡的生活,甜美爱情的缺位,丈夫的忽视和存在感的缺失,让她忍不住卖弄风骚去博得男人的青睐,来寻找自信的存在感。这些都是发生在尼诺再一次出现之前的!那么我们再来说尼诺。莱农从莱都明白她最想要的是什么,就是尼诺。尼诺是她从小深爱的人,无论尼诺做了多没良心的事,无论尼诺让她多伤心,无论她跟尼诺分别多久,她都爱尼诺。我很佩服莱农。在她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拥有所有人眼中美好的婚姻和两个可爱的女儿的时候,毅然决然放弃一切,跟尼诺私奔。莱农真的会不知道尼诺是渣男吗?他渣跟我爱他,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不会因为另一个人是个好人就爱上他,也不会因为这个人是坏人就厌弃他。她是真女权主义者。她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不在意背负婚姻和子女的责任,只追求心中所爱。她确实不是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但她永远都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从没为了“面子”违背自己的内心。在她眼里,只要尼诺说“我爱你”,别的一切,全都是背景。这个故事就是女孩子奋斗的全部意义,未来不被世俗的眼光,家庭和子女的责任,丈夫的经济支持等等所禁锢,随时都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必委屈自己。在遇到真爱的时候,永远可以默默等待,奋不顾身,随时奉献。希望自己在拥有了真正独立的勇气和能力的同时,仍然祈祷拥有可以跟自己最爱的人从一而终,扶持一生的幸福。那感觉就像是:你是我最爱的人,只要你出现,别人都是将就。为了跟你在一起,我可以随时放弃我拥有的一切。但是,若你不要我,没关系,我仍然可以很好。话虽如此,尼诺绝对是渣男。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至此,那不勒斯四部曲算是结束了。为书中故事着迷,迫切想要得到后续发展与结局,大概是促使阅读的极大动力。人的一生身在其中,或许只能根据所做所为预想到自己的结局。

文中时期的那不勒斯充斥着贫穷、暴力与党派斗争,作者以此为蓝本,描述了主人公们从童年到晚年的种种际遇,这些际遇在这些人的转变和发展过程中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埃莱娜认为自己的一生只不过是一场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诚然,她从来没有放弃过逃离那不勒斯。从她学习、写作、婚姻以及和莉娜的交往来看,可以认为她觉得她一生只做成了这件事,并称之为低俗的生存斗争。她的成功离不开其老师、相对开朗的父母以及“天才”朋友莉娜的帮助,她顺遂的学习生涯以及相对好的婚姻使其成为幸运儿。相比之下,莉娜虽然天赋异禀但现实却仍旧有些残酷,她身上那种神奇的力量使人相信,只要她想做就一定会成功。而她最大的障碍也正是这种“聪慧”,看的透与不妥协。她一生最大的转折点是与斯坦凡诺的婚姻,与尼诺的出走,与恩佐的相依,孩子蒂娜的消失。她的幸福沦为了痛苦尽管她自身所做的斗争无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她重新开始,从头再来的勇气,我佩服其勇敢坚毅聪慧。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拥有普通的智力不同寻常的努力做着提升社会地位的斗争已经疲于奔命经不起生活的折腾与打击,平凡已经富足。

“界限消失”。贫穷与富有的界限在消失,暴力与良善的界限在消失,“我”作为独立女性与家庭主妇的界限在消失,我们经常看不清自己而迷失。那些隐藏在身体角落里的暴力与不安,“邪恶”有时会战胜理智,体会到这种界限消失的感觉令人恐惧,就像打破了规则,事情朝着无法预知的方向发展,恐怖与流血事件频频发生,会有新的规则出现,新的问题滋生。这种不确定性无法给人确切的安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