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读后感700字
本书作者薇妮斯蒂·马丁生于美国中部、在密歇根大学主修人类学、在耶鲁大学取得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博士学位。同时她还热衷研究灵长类动物,这本书的英文名非常有趣,「Primates of Park Avenue 公园大道的灵长类生物」,在作者笔下,多次将上东区妈妈们的「战争」与灵长类动物的社交行为进行类比,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群体结构和求偶等方面,上东区的人们和那些狒狒猩猩们,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书中的曼哈顿上东区,弥漫着沉重的阶级焦虑,正是因为森严保守的阶级结构让向上攀爬变得异常困难,因此攀龙附凤也更加猖狂,毕竟人人都想抓住稀缺的机会实现向上流动的神话。
上东区的妈妈们,为了实现阶层跃升、维护自身阶层稳固而做出种种努力——她们一边努力攀附权贵,一边对比自己阶层低的人嗤之以鼻。
她们怀揣着阶层焦虑,经常整晚整晚睡不着,服用大量抗焦虑药物;为了维持完美母亲的形象,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群中的前0.1%;绝不容许身材有一丝一毫走形,即便进入孕中期仍旧踩着高跟鞋走进时髦餐厅,狂欢到深夜。
另一方面,她们结成联盟,将阶层低于自己的新人狠狠挡在门外,用冷漠、疏离、蔑视、不让对方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刻意排挤对方,树立阶层堡垒,就好像一群母黑猩猩靠着故意无视或骚扰来排挤新来的母黑猩猩。
在外围圈的人,只能通过依附更高级的「雄性领导者」,努力撕开堡垒进入社交圈中。
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平等的性别环境下,一种吊诡的现象出现了。作者在她四十三岁那年怀了第三胎并流产之后,意外收获了上东区妈妈们的友情,每一天都会有母亲来安慰自己,敞开心扉,向她倾诉自己曾经的流产经历或失亲之痛。上东区的姐妹同盟在丧子之痛面前,还原了灵长类生物相互扶持,共同养育后代的纽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