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1200字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1200字

很多科学家都写科普著作,其中的优秀者,比如卡尔·萨根、费理曼、伽莫夫,除了科普著作多之外,所写之书大多成为畅销书,不因科学受众的狭窄而束之高阁。原因在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文法好、有故事。


这两条理由,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难。科普著作的读者,不是科学家,而是不懂科学的人,如何把一个自然道理、一条复杂的定理、一个与现实生活不着边的科学猜想说清楚,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情。霍金的图书编辑告诉他,书中每多一个公式,书的销量将减少一半。如何避免公式成了科普作家的“行规”(霍金的《时间简史》尽管做到了全书只有一个公式,依旧被读者目为天书,虽然行销全世界,却没有多少人读懂或是读完,除了说明这本书的营销的成功之外,还说明了科普著作普及的不易)。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所写的《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严重违反科普“行规”的书,全书以数学的发展和公式的演进为线索,从数学的诞生写到生命的诞生与宇宙的诞生(伽莫夫本人在大爆炸理论和生物遗传密码等诸多领域都是先行者),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甚至哲学融会贯通,涵盖了科学发展的诸多领域。


国外曾经搞过一个科普著作的排名,参与者是科学家和普通读者,《从一到无穷大》高居榜首,被誉为“20世纪最经典的科普著作”,不仅读者多,而且受到读者的追捧。许多人对科学的认识,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手头的中文版有两本,一是1978年出的,另一则是2002年出的,后者现在还能买到。


既然被公认为科普的经典,除了科普著作的基本要求(通俗易懂,有故事,幽默等等之外),这本书还有着它独特的、卓越的一面:向读者传递科学的思维方法、基于科学的对世界的认识角度、基于科学的人文世界观。作者并非说教,而是通过对科学发展的描述,通过对科学的思辨,通过该书深刻而易读的文字、图表和趣味盎然的故事,使其融入到读者的阅读中。


虽然涵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按部就班地解答各种科学问题的书,用作者的话说:“书中有些章节简单的连小孩也能读懂,而另一些章节却要多费点劲。”


该书原本打算写给作者12岁的儿子看的,可是部分章节,却连冯·诺依曼的女儿玛丽娜都无法理解。冯·诺依曼是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发明了计算机和博弈论,参与制造了原子弹。据玛丽娜说,她在所有领域都超出了冯·诺依曼,唯独数学二人打个平手。因而,“多费了点劲”的读者面对着那些数学公式不必灰心,冯·诺依曼的女儿读不懂也意味着冯·诺依曼读不懂——20世纪比冯·诺依曼再厉害一个等级的科学家就只剩爱因斯坦了,可是爱因斯坦在数学上不擅长,估计也读不懂。


虽然伽莫夫说这本书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有点难,但我依旧向12岁以上的读者推荐这本书,因为书里的一部分内容,他们现在可以读懂,另一部分内容,经过思考可以读懂,还有一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读懂——最主要的是,这本书可以吸引一个人从童年到成人一直读下去,它所提供的是引导我们如何用科学看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