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读后感_1300字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读后感1300字

精彩依旧,只是一些地方看不懂,比如为啥开始时球形闪电在他家对他父母,他父母身上的钥匙,对书架上的部分书,对他贴身的衬衣,对冰箱里的鸭子都产生了作用,却对他和其他一些东西没产生作用;还有张彬的妻子遇到的那颗,也是对他的妻子,对笔记本隔一页隔一页的作用;后边捕捉到宏电子激发出的球形闪电为啥成了对某一特性物品具有指向性攻击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中的木头、动物、芯片,对核电站里的人,大刘没解释还是解释了我没看懂一直很糊涂。

还有这个对量子态的观察使之失去概率云产生坍缩,这个观察怎么讲,看到,观测到,意识到?还有观察强度对量子态坍缩速度等影响,观察强度怎么设定?量子态不是概率云形式存在吗?具不具有自主意识?能不能对现实世界产生作用,按照丁仪对林云的推断是随机出现,被观测后坍缩,然后再随机出现……但量子态的张彬妻子修改笔记,墓碑刻字,量子态的林云和她父亲进行的对话,还和量子态的孩子们留下照片…留下照片…照片……?留下不能被观测到的蓝色玫瑰……

那么量子态是不是另外一种存在形态甚至是更高形态的存在?还有就是量子态的人具有意识,那他本身的自主意识对其存在状态的观察算不算一种观察,会不会造成坍缩或是其他作用?宏原子构成的宏宇宙与量子态的宇宙与我们现在感知到的宇宙是种如何的关系与交互?这些可能我的物理知识储备都很难形成一种认识,而作者也没有进行合理解释或者解释了没看懂,这就有些遗憾了

如同后记中所写,本文是一种对球形闪电的一种思考,感觉作者在这里感觉是在构架一个以量子物理学某种规律为基础或模型的世界观,这个世界的规则和规律应是具有普适性的,或者说让读者能够在这个架构或基础上普遍理解和认可构建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在这点上似乎与成熟的科幻作品有些差距的。

个人感觉,好的科幻作品一是某些幻想设想的展示,一是某些科学推衍的阐释,一是宏大世界观下的故事,一是以之为载体承载的思想,精彩短篇侧重前二者,精彩的中长篇侧重于后两者,当然后两者中要蕴含前两者,宏大世界观的构建基础是严谨的规律的架构,承载的思想离不开对人性、社会、政治的深层次的辩证理解和认识……

通过一篇小说引发人的思考,不管是对科学的,现实的,过去的,未来的,人性的,社会的……都是一篇有意义的小说,除了个别不了解的地方外,这篇球形闪电对我来讲仍是相当精彩的一篇小说……

然后用大刘原文的一段话结束这段心得吧: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支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着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所以,迷上什么东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相当有道理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