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读后感_1600字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读后感1600字

《短经典》系列一直是想要入手的一套书,但一是因自己对其中翻译的书籍和作家知之甚少,二是因自己短篇小说读的不多,三则是奈何书屋狭窄而作罢。经朋友推荐买下这本书,倒成为在校学习空档的最好读物,而其中妙处如下所示其一。

书中包含了七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内容不同可却都有着海风中的细腻,粗粝,咸涩。每每看到其中一个个故事展开,我都会在想:如果每个故事都是一幕电影场景,那会是怎样的场景;如果把这七个故事放入一部电影中,那又该如何展开。他们是不同家庭的故事,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环境,但那里是同一个布雷顿角。作者笔下的布雷顿角,临近海洋,但却没有阳光下天朗气清的感觉,却如书名一样有种残酷的美感,有着生活的无奈与希望。而这一切,也在作者的细腻描写中被放大,投射。

  • 《船》的开头“我们只能把它卖了”是母亲对现实的陈述,而父亲将他人生中守候他的第一个活物拖上了开往屠宰场的车,大卫将棚中的鸡斩成一地鸡毛,而故事的结尾,父亲母亲依靠在一起,“我”则向大卫走去,希望他能明白这一切。
  • 《黑暗茫茫》中18岁的男孩想要逃离矿上的生活,他搭车远走,可最终发现他想跨过海湾,但仍在海湾。
  •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有时候对某种很强大的东西你抵抗不了,很怪异的。就那天晚上,他们俩都死了。”这份粗粝的血色,真的是份馈赠吗?
  • 《回乡》中的父亲远离了矿工的生活,他戒掉了以前生活的一切,那回乡是为了什么呢?上一次相见是十年前,再过十年又还能相见吗?以此作结的只有车厢的摇晃吱呀,大海的蓝,大山的绿和矿场给予大山的深深伤口。
  • 《灰白的金色馈赠》的少年则迎来了新的一天。
  • 《船》里不会游泳的渔夫父亲被找到时“他的双手双脚都已经被撕碎,他的鞋早就被海水吸走。当我们想把他从石头间拖出来时,他的肩膀也 在我们手中变得不成形状。海鱼咬掉了他的睾丸,海鸥啄走了他的眼珠,他曾经的面孔如今只见一团肿起的紫色皮肉,只有他白绿相间的胡须不问生死,继续生长,如同坟上的野草。父亲就躺在那里,腕上还挂着铜链,头发里长起海藻,他的身体其实没有剩下多少。”但是他也是“花一辈子去做自己厌烦的事,比永远自私地追逐梦想、随心所欲,要勇敢得多”的父亲。
  • 《去乱岑角的路》中奶奶倒在了去乱岑角的路上,“我”攀登了最后那段陡峭小路,而爷爷那句“我们是自己心中绝望的后裔”到底是在寓示着什么,无人知晓。

七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有一种冲动的悲伤。每个故事中总带有着支离破碎,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份破碎又在阅读的深入中不断完善,它不是变得完好,却是缩短了距离,融入了生活。布雷顿角是作者独有的文化背景,但是我并未从中感受到排斥,甚至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它比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些故事更可以引发我的共鸣,因为在他的文字中,海风的粗粝感是在细腻的文字,细腻的环境与人的交融描写中体现的,而那份画面感也由此而来。

而故事中大海就是最庞大壮观的幕布,矿场是幕布上撕裂的口子。布雷顿角的居民在海崖旁生活,在矿场工作,其中是逃离还是永留成了新一代与老一代的矛盾与牵挂。而不管矛盾结局如何,大海总是结局,是《船》中父亲的葬身地,是《去乱岑角的路》中奶奶即将到达的地点,是《回乡》中回归的背景,是所有故事的地域,是阿利斯泰尔的仪式感。

曾经有位作家说家乡并不一定是内心中真正的故乡,但是在这部小说集中,故乡让人热泪盈眶。或许作者笔下的文字也是为了让那些不断从布雷顿角走出的人们记住这个地方,让人们远走异乡时不忘故乡。正如书后的跋记写的“所有的文学都是地域性的,但没有文学是地域性的”,我们只需翻开书本,便可踏进一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我们的生活。

写这篇时,又重新翻看了一遍这本书,甚至很想推翻重来,为每一篇短篇故事都写一点,再好好看一看每个句子。但还是书中所说:‘‘我们来时走了很长的路,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路前行,感谢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短篇小说的大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