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读后感900字
《六祖坛经》是我国唯一一本自创并称为“经”的佛学经典,内容把佛学和我国传统文化完美契合,读来跟传统儒学没有什么冲突,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读懂的佛经了,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结构都是比较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个人阅读体验来看,这是一本有完整佛学系统结构的书,经文大部分还是通俗易懂的,但有一些禅语还是颇费脑力的,想来想去感觉理解了那么一点,但又感觉理解的不对,可又说不出来理解了啥。读完不得不感慨“佛学博大精深”,这么优秀的思想为什么一直没能被正确认识呢?我们大多理解的“佛”:谈起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逃避尘世纷争,一大堆戒律……遭遇不幸的时候,烧香拜佛仿佛就能有一个“佛能度一切苦厄”,这真是对佛极大的误解,“实乃谤佛”啊!
六祖的思想精髓就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心外求法皆是妄念,自己就是自己的“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总以为自己得到了一些客观实在的东西,就能获得幸福和宁静,可事实上幸福不在自己的心外。当明白了万事万物无常的道理,不再执着于心外之物,连“平静幸福”本身都不再执着,即证菩提。这种“空”的境界不是否认客观存在,而是肯定存在后的通透和不执着,内心清净的大自在,是属于自己对客观存在的认识。“顿悟成佛”并不是说佛有渐顿之分,而是人悟性有渐顿之分,首先,肯定人人都能成佛,这是无分别心,同时,又要看到客观事实,人悟性有高低,但无论渐顿最终觉悟自性后都是“佛”,并无任何差别,又回到了平等无分别。仅此一例,就可看到佛学的辩证法和无差别心,是希望渡化一切众生的世间大爱,但又说是众生自己渡化自己,并不存在一个“佛”能够拯救众生。佛学提倡要终身学习,努力精进,提倡知行合一,提倡要因材施教,提倡万事万物可以相互转化……处处是正能量,处处是入世,何来大多认为的出世呢?对于出家和在家,本自有佛的基因,形式又有何意义呢?对于看完写不出文字,心悟即可,何须在意文字?真心希望佛学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不为“西方”,不为“苦厄”,只为“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