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万纪念版)》读后感_2800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万纪念版)》读后感2800字

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在自我欺骗

第五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惊讶于前四遍漏掉那么多东西。这次读着读着,有写一本《细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冲动,如果老天给我10天全泡在这本书里,再借给我一百天去写,我会一页一页一行一行地细读,我觉得我是可以写出来的。想写的那么多,竟至我不知如何下笔。本来计划昨天读完的,结果浮想联翩牵丝挂网地读着,昨晚又被耽搁,今天才读完。也好,今天是愚人节,作者的生日。想写的那么多,该怎么把我杂乱无章的想法删繁就简地暂且放在一篇文字里呢?读的过程一直在琢磨,某个时刻我突然找到了办法:这部小说不是由七章组成吗?(顺便说一下,昆德拉的小说,除了《告别圆舞曲》是五章,其他全是七章。上帝造世,不就是七天吗?昆德拉也像上帝创世一样地创造它的小说。)那我这篇文字也分成七个小块,但不是按小说原来的分法,而是按我自己的逻辑。于是,我杂乱的想法就像无家可归的鸟找到了巢穴,各自飞向这七个小块。那些次要的,或者还来不及细想的,这七个房间都还小,暂且撵出去吧。

如果是对爱情满怀渴望的女性读,这就是部爱情小说;好色之徒读,是关于性关于猎艳的小说;叛逆心很强的人读,是关于背叛的小说;聪明的读者读,是通篇在讲媚俗的小说;善自省的读者读,是关于人性的小说;饱尝误会之苦的可怜人读,是关于误会的小说;最后,对多愁善感者,则是一本虚无之书。我且想象自己兼具这七重身份,就把这篇文字分成这七小块。

一、爱情

因为六次偶然挤在一起,会读《俄狄浦斯》的温文尔雅的外科医生托马斯与洗衣服时也把书放在旁边的视书为秘密兄弟会暗号的旅馆招待特蕾莎相遇。很快,特蕾莎带着《安娜卡列尼娜》去了托马斯家,他们疯狂做爱,相拥而眠。托马斯奇怪了,他从不留女人过夜因为他他无法和女人一起入睡,怎么和特蕾莎可以!他觉得“她就像是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爱情是偶然还是必然?偶然的爱情还是爱情吗?特蕾莎告诉托马斯,如果不是遇到他,她肯定会爱上另一个人。托马斯很难受,偶然的爱情那么轻,经不起推敲,轻得让人无法承受。仿佛是为了推翻这无法承受的偶然爱情之轻,托马斯心甘情愿被特蕾莎的嫉妒拖扯。为了特蕾莎,托马斯从苏黎世回到布拉格,从一个外科大夫变成玻璃擦洗工;为了特蕾莎,托马斯从布拉格迁居到乡村,成为一个卡车司机;为了特蕾莎,托马斯开车带她去参加舞会,归途车祸死了。为了特蕾莎,托马斯想,如果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人被分为两半,在尘世中遥遥相隔,必然的爱情,就是找到那另一半。如果遇到那必然的另一半,他会抛弃特蕾莎吗?托马斯回答自己:不会。如果他抛弃特蕾莎,他会无法忍受特蕾莎望着他的目光。如此,他俩的爱情,是轻还是重?

二、性

托马斯上过两百个女人,痴迷于在性中去发现每个女人那百万分之一的不同,遇到特蕾莎后,并没有停止这种追寻。例如,在当玻璃擦洗工时,托马斯艳遇一个高个子像长颈鹿又像鹤的女人,他如此定义这个女人在性中的独一无二:笨拙伴着热情;失去平衡而跌倒的人的惶恐的脸;两腿高举,恰如士兵面对挥舞的武器举起投降的双臂。这没法不让特蕾莎嫉妒,在闻到托马斯头上有其他女人下体的气味后(这个女人逼着托马斯用头和她做爱,这应该是她的那百万分之一吧),特蕾莎实在受不了,他们迁居到乡村,好让托马斯远离其他女人。没有其他女人,这回换托马斯受不了了,本来,托马斯严格施行他自由的性方针路线,是要让生活变得轻松,他结过婚,生了个儿子,离婚时像别人结婚时一样开心,他从沉重的婚姻负担中摆脱出来了。可是,在他对其他女人的渴望中,发现这反而又变成了“非如此不可”。如此,他与女人的这种性关系,是轻还是重?如果性和爱没有关系,如果男人不是在看到裸体女人时勃起,而是在看到燕子时才会勃起呢?托马斯想,在这样的世界里,“他可以爱着特蕾莎而不被性欲的愚蠢冲动所纠缠”。是的,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可以和性分开,他们做爱不是为了快感,而是为了相拥而睡。女人总是责怪男人可以厚颜无耻地把性爱分离。我的理解:女人的身体和自然和灵魂的联系要比男人的紧密得多,女人对自我身体的困惑远胜于男人,这也是为什么女人会更在意自己的外表,她们打扮自己的身体,就像男人打扮自己的灵魂(说女人打扮只是为了男人,这实在是肤浅之论)。在最理想状态下,我不能忍受我爱的女人有哪怕只是一瞬间为另一个男人心动(这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忍受她单纯为了性欲和另一个男人上床――可是,既然女人待性与爱为一体,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另外,性和爱有关系(就算不是女人的性与爱一体),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它让人看到冷漠的科学得意地笑,必然的世界(或者上帝)得意地笑。

三,背叛

画家萨比娜大概是我在小说中所遇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是托马斯女友中的知己。她理解托马斯是媚俗的对立面。理解萨比娜最关键的一句话,我认为是“萨比娜内心对共产主义的最初反叛不是伦理性的,而是美学性的。”萨比娜痴迷于背叛,背叛父亲,背叛丈夫,背叛男性强加在女人身上的价值,背叛游行,背叛意义,背叛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她背叛媚俗。

四,媚俗

媚俗是读懂这部小说的核心。几年来,看过不少谈媚俗的,也见人们到处在用,几乎全是误解。媚俗是什么?媚俗是禁止安乐死,是游行中整齐划一的步伐与口号,是拒绝看见粪便,是傻呵呵的乐观,是被草地上奔跑的男孩感动流出的第二滴泪,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是一切政治形式的本质,是无知或无视生命的无意义。昆德拉将媚俗分为集权媚俗与伟大进军的媚俗。用我们的共和国语言来说,媚俗既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也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媚俗这个概念真是昆德拉的伟大创造,要理解它,得从昆德拉的人生草图说开始,人只能活一次,没前生,没来世,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我们的生命只是一张草图,而且,你说草图吧,是它最终会有一张完成了的图的意思,可人只能活一次,我们的这一次又是什么完成图的草图呢?所以人生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所以简单粗暴地讲,媚俗就是:整个人生不过是张成不了画的草图,你他妈傻逼呵呵义正辞严(对,媚俗的一大特征就是义正辞严!)不可置否地给我讲什么仁义礼智信,你他妈骗了你自己还想来骗我,你他妈用你的虚伪骗了我还要用你的真诚骗我,你他妈流了第一滴泪还要流第二滴。可是这样的人生还值得活吗?这样的问题且不必回答,反正我们都还活着。既然活着,我们就免不了也会变成那个“你他妈的”。哈谢克笔下的好兵帅克说:“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在自我欺骗”。所以一生背叛媚俗的萨比娜也无法彻底逃脱媚俗的魔爪,“她的媚俗,就是看到宁静、温馨、和谐的家庭”。这,正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好他妈心累,先写到这里)

五、人性

……

六、误会

……

七、虚无

……

4月1日――2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万纪念版)》读后感_2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