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传说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这四位顶尖的人物,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经有过一场密谋,被称为玄武湖会议。之后曾国荃率三十多位湘军的高级将领来见曾国藩。曾国藩对弟弟和手下这批将领的意图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大家见曾大帅不肯出来相见,更是群情激动,反复让人进内府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也坚决不出来见大家。后来僵持了许久之后,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据说所有人看到这副对联之后,有的感慨,有的摇头,有的叹息,甚至还有人热泪盈眶。最后曾国荃站出来说了一句话,他说:“大家什么也不要再讲了,今天的事儿以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老九一人担当好了。”如此一说,众人才纷纷散去。r
那么,曾国藩到底写了一副什么样的对联,居然可以让要拥立他造反的这些将领们心甘情愿地散去?r
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是“倚天照海花无数”,下联是“流水高山心自知”!r
一般人都以为这幅名联出自曾国藩之手,事实上这幅对联只是一个集联,上联是苏东坡诗中的一句话,下联是王安石诗中的一句话,曾国藩各取其一,放在一起,居然妙对天成!r
那么这两联到底是说的什么呢?竟然能让一场群情汹汹的谋反消弥于无形!r
下联“流水高山心自知”还比较容易理解,关键是上联这句“倚天照海花无数”。“倚天”是站在绝高之处。能背倚长天,可见其高,所以在金庸先生所写的《倚天屠龙记》里,倚天剑为百兵之祖,就是因为它剑气如虹,达到了绝高的境界。一个人站在绝高之处,面对的却是容纳百川的大海,这时候该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r
阳光照在大海上,波涛汹涌,浪花翻腾,可谓气象万千。虽然气象万千,因为观海之人有倚天之高,所以再奇诡、再惊人、再诱惑的景象,也不能动摇其志、动摇其心,所以下联有曰“心自知”,而这种自知之心实在有“高山流水”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窥见的。r
现在我们明白了,曾国藩这幅对联依然说的是自己绝不造反的决心,并把不造反的理由也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我自有心中的坚持,自有人生的境界,那些如“花无数”一般的炫丽景象对我是没有诱惑力的。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曾国藩还是比较讲究变通的,尤其是从为父亲奔丧自江西战场不告而辞被天下人骂为不忠不孝之后,他痛定思痛,转而多用黄老之术,后来在官场上人事关系大为改善。他的好朋友欧阳兆熊说他“一生有三变”,这一次就是他在官场生存之道转变的最关键一次。但即使这样,曾国藩最知己的学生赵烈文评价曾国藩一生却说:r
“(其)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能静居日记》)r
这是说就曾国藩一生来看,虽然他的功业在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但打仗所花的精力不过十分之三四,而与腐朽、腐烂的官场作战却耗去了绝大部分精力,至少要占毕生精力的十分之五六。官场就是个大染缸,要出污泥而不染,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居官对曾国藩来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r
况且,洞悉天机的他总是认为官做得越大,危险也就越大。r
一种危险来自封建专制下的皇权压迫。他总拿物极必反的道理来教育弟弟。他后来越是位极人臣,就越是对仕途乃至家庭命运担心。他说:“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就是说读尽史书,发现功高盖主的很少有好下场的。所以他直言不讳地对弟弟说:“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曾国藩全集·家书》)甚至怕自己一旦出事,要连累家人,连累弟弟们。所以在专制皇权的阴影下,再伟大的政治家也多少有些诚惶诚恐的奴才心理,这样的“居官”,能是长久之计吗?r
还有一种危险来自自身权力欲膨胀后的修身失败。曾国藩曾经总结过一个著名的“居官四败”说。他说:“居官有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全集·日记》)昏庸懒惰、放纵部下、骄傲狠毒、胡作妄为、贪婪鄙陋、无所忌惮、反复无常、多行狡诈,这些都是自身的性格或个性缺陷,都是儒家知识分子所谓修身的失败,有一条,必定身败名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