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700字
背景
员工认为提高效率会使失业率增加,工会也千方百计地要求工厂降低生产率,因此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很严重。且当时的工作方法单凭经验,效率很低。
实验
铁块搬运、铲煤、砌砖、金属切割实验——动作分解、计时、汇总,形成标准动作;尝试不同的工具,选择效率最高的工具,安排合适的休息时间。
定义
科学管理不是效率措施,不是成本核算制度,不是时间研究,不是制度性文件,不是实施措施。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是工人对待自身工作、对待同事以及对待雇主方面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工长、厂长、董事等对待同事、工人以及他们在日常管理责任上的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方法
1.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
2.用科学的工时研究取代单凭个人经验的做事方式;
3.用科学的挑选工人取代工人自己挑选工作;
4.用科学的培训取代学徒制。
原则
1.高的日作业定额;
2.标准的作业条件;
3.完成作业的工人,提高工资率付给报酬;
4.未完成作业的工人,按低工资率付给报酬。
总结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而最高的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不足
1.科学管理起源于工厂作业,因此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对人的看法有偏颇、忽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性;
2.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忽略了人动机的多样性;
3.以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把员工看作生产机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4.过分主张通过经营者和工人的职能分工来建立劳资双方的协调关系,这对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谈判地位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