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 心得体会
《叶甫盖尼奥涅金》被称为“俄罗斯的百科全书”,书中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风情。莫斯科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贵族的家庭生活、地主园林的农奴劳作3俄国乡村的美丽风光,在这部诗体小说中都一一展现。最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与人”形象——奥涅金。赫尔岑对奥涅金的评价似乎可以讲他的形象概括:“奥涅金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因为他从来没有什么事要去忙的;这是一个在他所安身立命的环境中的多余的人,他并不具有可以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性格的必要力量。这是一个体验着生活,连死亡本身也要体验一下的人,他所以要体验死亡,是想看一看,死亡是否比生活更好。他什么事情都开始做过,可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到底;他想得多,做得却少,在二十岁上就已经是一个老人,可是到得老年时他却因爱情而年轻起来了。好像我们大家一样,他老是在盼望什么事情,因为一个人还不至于这样无知,以为俄国的现状能够长期保存下去……什么东西都没有发生,可是生命却消逝了。奥涅金的形象是这样富于民族性,在一切凡是在俄国多少得到认可的长篇小说和长诗中都可以见到,这不是因为他们想抄袭它,而是因为你经常可以在自己的身边或者在自己本身找到他。”奥涅金出身贵族,过着花花公子一般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厌倦:“什么也不能打动他的心,什么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他渴望新的有意义的生活,却又没有明确的目标,既看不惯贵族的虚伪又不愿意放弃地位走向人民。他深入思考着俄国的社会现实,批判农奴制的落后。但这一切都只停留在思考层面,并没有付诸实践。他是一个智慧与经历非凡的年轻人,却又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决斗中打死好友连斯基,拒绝达吉雅娜的表白,对人生怀疑又犹疑。“没有目的,无所作为地白白混了二十六个春秋,在无所事事的悠闲中苦恼着。”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奥涅金”不是别人,他就是某一个时间点的自己,空有理想却从不付诸行动。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话,“为现状焦虑,也渴望成功,又没有毅力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不争气。最后还是终日混迹社交网络,把同样的日子机械地重复很多年。”但愿所有的“奥涅金”都可以摆脱冷气,一直坚定向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