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狼孩》读后感1300字
《故事的开始即是结局》
读完这本书,脑袋里一直在想着这句话。
趁着一天之中难得的休闲时光,我给自己含了颗奶糖,回头看了眼玩游戏把键盘敲得啪啪响的室友,伴着这BGM,我开始构思这篇读后感。对于喜欢的事,我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
整个思维发散开来就容易想起一些很久远的事,记得上一次写读后感是在初中,给安娜.塞维尔的那本《黑骏马》,之后没过多久就开始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从小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古今中外名著读了不少、害怕节肢动物但是却很喜欢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那时候的零花钱都被攒了起来买书,还要偷偷的不被母亲发现。母亲觉得我应该多出去玩,因为我是能在家里待好几个月不出门,只要有书。她最常说的话就是你的谁谁谁同学又去哪里玩了,我只记得这句话了其他的都被我自动消音过滤了…
去哪里哪里玩,听起来不错。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找个偏僻角落安静看本书、品杯香茗或者咖啡,随着书中世界哭哭笑笑。就像图书馆?不,不,我不喜欢图书馆。图书馆有点可怕,那里的读书是为了学习,空气严肃,不小心发出点声音都会让你觉得四面八方有人盯着你:“嘘!小声点”。那真的可怕极了。
我爱书,但是直到大二我才渐渐有时间重新拿起书本。稍等,容我把助听器擦一擦,一会儿还要去图书馆做志愿。
上个学期班主任借了我一本《苏菲的世界》,我一页一页的把它读了好几遍,读完再重新开始,一年时间过去了。每一次读完我都会发呆很久,我不知道怎么去写它的读后感。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苏菲,知道并且嫉妒,我随手翻开了一页,啊,你瞧,那个小女孩又在读来信了。又有些新的知识供她消化吸收。一件很悲伤的事,我不是说苏菲也无法成为她,或许我该说无法成为心底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我读到的苏菲是我想成为的自己。
嘿朋友,听话。别去纠结这本书里的善恶观,别去理会所有的争论,故事的开始即已经是结局,我看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我不想批判书里的任何角色,大概只是因为现在的我懒病发作了罢。
人性与兽性是这本书最大的闪光点,有个单词叫buff,我觉得可以这样形容。人们总是会赞美人性的伟大,他们形容有人性的人就像上帝或者菩萨背后有个光圈,或者是天使头顶的光环,大致就是自带特效的意思。而兽性是个贬义词,输入法打出“兽性”两个字后面的联想词汇都是“大发”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人性是善良的,是仁慈的,就像母亲的爱”,那么书中喂养小奶狼的母狼是不是有人性的呢?“兽性是残忍的,例如野兽”那么“胡村长”一家是不是就是野兽呢?
当然和所有肥皂剧一样,无辜受伤的永远是下一代人,我们的主角之一小龙被母狼养大成为了一个狼孩,生而在荒野(看到末尾的时候我也忍不住热血沸腾,想起了《野性的呼唤》中的一些片段),成长在自由的大自然。“父亲”为了寻找儿子假扮老狼,他为了找回“当初的儿子”饱经沧桑。当然最可怜的是书中的两位母亲,一人一兽。其实我不知道还有一位算不算是,因为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还没结束。
读这本书别去思考对错,跟着感情走,最后谁都是对的也谁都是错的。
此文写给对这本书充满好奇心的你,也写给将来的自己,愿自己记得此时此刻的心情。
路于2017.11.2周四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漠狼孩》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