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是部金融史》读后感_1900字

《中国是部金融史》读后感1900字

断断续续看了两遍,第一遍读时惊叹本书对历史轨迹中的经济分析,因导师推荐《金融的逻辑》忍不住又把这本书翻出来读了第二遍。全书从货币制度的安排看权力博弈、历史兴衰,涉及官僚腐败、豪强掠夺、社会阶层固化的弊端,启发我们将政治、经济、社会等形成完整体系予以思考,值得反复阅读。不过从上部来看,中国还不能完全算得上"金融史",至多属"货币史"吧,毕竟发展程度还相当之低。任何一个组织体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制度稍有偏差,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人。简略总结:1、此朝无钱胜有钱——周朝1)周天子之贵——在于尊严、责任和自律生产力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恩惠换忠诚。然而并不能换来臣下对君主的彻底忠诚。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王室对臣下的恩惠存在边际递减效应,王室赏赐的越多,封臣对忠于王室会越来越不感兴趣。西周王室真正控制封臣的,是其缔造的精神统治,即『王德』——这才是整个西周封建统治的根基。2)齐桓公背后的男人——管仲铸币,王室垄断盐铁之利,调度天下财富。出高价诱使敌方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发动货币战,削弱其他诸侯国。3)三千越钱可吞吴——范蠡铸钱——蚁鼻钱,搞活对外贸易。对吴国高价收购粮食,垄断吴国军士的军粮供应。2、秦始皇统一货币了吗1)商鞅功罪商鞅变法,『重农抑商』。2)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吕不韦不仅自己铸币,也允许民间铸币。在丰年高价收购农民粮食,歉收之年低价卖出。商人总算过上好日子,没有税收,赚钱后还可以买爵位。3、大秦无货币嬴政宣布两种货币:黄金和铜。当然秦朝时期不可能实现金本位,那使用黄金的只有封建官僚。黄金由皇帝赏赐,权力只对来源负责,这样的官僚不会再培养独立的人格。无人使用铜钱。秦国真正的则是布币——就是一块儿小小的破布。4、犯我货币者,虽强必诛(汉朝)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耕经济创造了巨大财富。汉武帝想通过铸币聚敛,然而失效,于是实行盐铁官营,官商成为一种势力,帝国政府凭借几何速度不断蚕食社会财富,挤压小农的生存空间。汉武帝整个循环逻辑是:帝国抢占富人产业——富人把小农从土地上挤走——封建官商从土地上挤走夫人——富人中强者成为黑势力——小农成为流民最终结果:国弱,民贫,唯独官富。5、 铜钱三国志(三国)1)曹操“隆中对”货币在战乱中消失,无主荒地,曹操实现屯田,国家对小农发放土地,小农直接向国家缴纳地租。推行“耕者有其田”。2)悠悠我心,不负五铢民间可铸造货币。3)祭坛上的蜀汉刘备铸造大钱,以三四十分之一的成本去抢劫蜀地的粮食、布匹乃至所有财富。4)曹操之后“九品中正制”,社会阶层流动固化在既得利益者阶层。绝大部分人辗转于江湖之间,找不到正常的上升途径。6、 两晋衣冠(两晋)“五胡乱华”,兴衰更替频繁。7、 南朝金粉(南朝)封建官僚必须彻底打破现有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才能达到目的,他们对毁灭社会财富也毫无顾忌。靠当官发财的本质从来都是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存量,只要抢劫财富的成本低于创造财富,封建官僚就一定会选择抢劫。8、 大隋悲歌(隋朝)1)壮哉盛隋科举制;耕者有其田;重商政策。2)隋五铢的奇迹各郡县自行铸币,至于铸币标准,由各县自行决定。结果全国所有的郡县都选择了同一个货币标准——2.42克。3)隋炀帝的世界重心在南方,惹恼关陇贵族集团,隋末农民大起义。9、 今有大唐初长成(唐高祖——唐玄宗初年)1)另类贞观所有官员的朝廷俸禄居然全部为粮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武则天时期。贞观年间,物价记录根本不可信,户数远低于隋朝,天灾几乎不断。2)无字碑的轮回货币改革,类似于汉武帝年间的白金币;明抢,类似于汉武帝年间的“告缗令”;任用酷吏。3)金简除罪振兴商业,改革关隘的税收。4)官无事,民自富裁撤官营手工业,大唐帝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巅峰。10、 开元全盛日(开元四年——天宝十四年)1)钱味甘,大热有毒推行史上最为严厉、彻底的限购令:自此之后,禁止一切土地买卖,无论有无户籍均不得再买卖土地。盛世达到了前期的巅峰。2)增发货币的两种方法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张九龄认为增发货币集中于强势阶层。而李林甫认为增发货币主要面向弱势阶层。除了稳定货币,我们还要提到李林甫的一项不朽功勋,那就是整理、制定了完整的大唐法令。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力维持“开元限购令”,土地兼并的规模超过西汉。11、 国破铜钱在(唐肃宗——唐宪宗)1)货币战争之安史之乱:为平乱谋划钱粮,铸造大钱,以致物价飞涨。2)盐铁专营的轮回:非正常的敛财途径。3)向富人征税唐代宗:实行两税法,“唯资产为宗,”“按财计税”,说白了就是向富人征税。富人不可能有动力维护社会公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是部金融史》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