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其二已佚,今仅存四卷。作者以纯美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内容朴实无华,真切动人。沈复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两人诗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书中所展现的动乱忧患、悲欢离合等浮生况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浮生六记」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这世上本就没有永恒的事物,不管是信任,还是爱情。
沈复是幸运的,娶了芸这样的女人,为他操持家务,为他周旋银两,为他物色小妾…所有她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当然也包括为公公谋小妾。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这个家着想的女人,最后几次三番被赶出去,身体本来就弱,最终客死他乡。很想对芸说,感情不是一味付出,不是一味妥协,感情是要经营的,在付出的同时也要记得索取,不然你一辈子都会面对一个长不大的巨婴,要一直帮他料理身后事。其二,作为儿媳,不该听从丈夫的安排为公公谋小妾。婆媳关系本就很敏感,自己再做一些不妥帖的事情,惹得婆婆不悦,古时候女子的天地本就在家宅这一亩三分地,芸应该学会处理好和婆婆的关系,而不是瞒着婆婆为公公谋妾啊。最后,芸在身子渐渐好起来的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开始做些女工卖钱,最终因为身子熬垮了,吃些汤汤药药的,就惹得家人嫌弃,芸竟然在这时候还将错归咎在自己身上,旧社会的奴性简直毒害了女性。凭什么生病了还要为你们赚钱,凭什么赚了些钱又开始吃药了还要被你们说,这不是芸的错,最终害死芸的是旧社会的奴性以及所托非人的沈复,当然还有公公婆婆反复无常的赶出家门。
我对沈复,没有任何好感,尽管他的措辞里面,描述了自己花了一些银子就获得了妓女们的欢迎,并自诩与其他嫖客不一样,呜呼哀哉,这不就是以五十步笑百度吗?可笑至极。他也形容自己救过旁人,再遇见时那人对他感恩戴德,他明明知道芸在家中不易,仍出手阔绰,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如果沈复,没有遇到芸,不知该过的多穷困潦倒了。所以,我真的对沈复无感。不过还是感激,沈复以文字记载了这些事,才让我知道古时候女子有多么不易。
总而言之,女孩子要好好爱自己,要做自己的天,自己的地,不要期待他人给你想要的生活。好好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浮生六记」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在520里写给《浮生六记》
李白有诗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有时候我们觉得一生很长,有时候我们觉得时间太短,想做的事情太多。我们会为世事烦扰,我们也会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滋生一系列的焦虑。在烦恼忧虑过去之前,我们觉得这是天大的事情,怀疑自己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能否等到雨后天晴的那天——这是我的常态。里面有句话很喜欢: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个体的悲欢离合,在时代的长河里也不过尔尔。
所以啊,除去生死,其他的都不是大事。嘴巴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就不一样了,但尽可能地坚持吧,哪怕在此过程中你边哭边继续。
里面的六记并不完整,看了白话的“翻译”,我发现我最喜欢第一记——《闺房记乐》,在很多古代的名著里面,很少有人写到寻常夫妻之间的日常。这么看来,能在这里看到实属难得。一开头就被甜到了,作者沈复与妻子陈芸可以说是soul mate了,她是妻子也是知己,她温柔贤惠又聪慧伶俐。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相处甜蜜的不行——“我于桌案下握住她的手腕,暖尖滑腻,我不由得胸中怦怦直跳。我给她夹菜她说自己已吃斋多年了,仔细问她才发现,她吃斋的日子正好是我出天花之时,我笑道:“我现在肌肤光鲜,身体无恙,姐姐从此可以开戒了?”芸眼含笑意,点头答应。”
可惜这么好的姑娘躲不过薄命的结局。
尽管他们和睦合美,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觉得芸姐所受的苦难有很多都是无妄之灾。沈复虽然对她很满意,两个人也是恩爱有加,为人慷慨善良,可不够体贴妻子,与某妓在船上度过的美好时光是她妻子变卖首饰辛苦做女红换来的。
其他的游记类的不做多讲(啊里面有游杭州的,很多地方有去过,可我咋就没能写出这么棒的游记呢(挠头)
好了好了,最后祝everybody都能找到如意郎君or真命天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浮生六记」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