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心经随喜》读后感_2100字

《心经随喜》读后感2100字

昨天在《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里,有书友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熊培云老师讲的来看,我当时以为是禁书,因为在网上没找到,(可能我方法没对。)后来在多位朋友助力下得到《剑桥中国史》系列,所以心情很愉快。
也就有了更这本书的想法的动力。
从我给的星来看,可能这篇书评要辣一些书友的眼睛,我也做好被喷的准备。
这是唯一一本书我没有插入想法的书,其实是有,只是我把它写在了纸上,简短的做了一个记号,便于在这个小窗口依着纸上画的一些观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刚才找做记号的纸,却找不到了,有点儿小难过。那就行不由疆的说吧,说到哪儿,算哪儿。
之所以没有在文中留下想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看到不止三个书友在提“汉奸”、“卖国贼”这件事。我不好找人家理论,三两句也说不清,因为我对胡兰成先生的生平也不太了解。他的《今生今世》至今还放在书架上,“没来得及”翻开。
她是张爱玲爱过的男人,他懂我们的传统文化,他懂日本,他也懂世界文明。基于这几点认识,所以辣眼睛、被喷,我也要说几句。
写这篇文字并不是想为他翻案,我也没这个本事。只是想在众人在向一个挂着“卖国贼”、“汉奸”牌牌的学者身上扔臭鸡蛋烂番茄的时候,我替他擦一擦臭鸡蛋、烂番茄的痕迹。
我认为很正常,就像我在读苏东坡的《临江仙》一样,书童鼾声如雷,东坡饮醉,叫门不应时,我愿意来开门,我这里有睡觉的地方的初心一样。与政治无关,有的是对一个文人学者的人格尊重。
我读到的是胡兰成先生在解读《心经》时,无时不在挣扎的一个状态,他在文中讲了几个案例(故事)来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
无无明,亦无无明之尽。
字面意思好懂,我就不解释了。
凭印象叙述一下他提到的两个故事。
狻猊喜欢以猿猴为食物的,所以猿猴听到狻猊的声音都感到可怕,于是乖乖来到狻猊面前,听命于它,不做任何抵抗。于是狻猊在肉肥的猿猴的头上放一块石头,猿猴不敢动弹,唯恐头上的石头掉落。其他猿猴走了,这些猿猴头顶着石子等待被吃。
明朝建文帝与燕王争权,最后兵败于叔叔。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两个臣子提到:国破君辱则臣死,如今我只有尽忠了,你比我脑袋好用一些,可以带着皇帝逃难,隐于寺庙或是民间。
这两个故事放在胡兰成先生身上,他想说明的是什么? 日本人很强大,给我们制造了黑暗时代,我作为一个文人,没办法没退路选择。所以做了“汉奸”。
我做不到保护君王不受辱。由于自己在文化界有一定地位,所以隐藏于民间做不到,又想活命。所以做了“汉奸”。
我想说的是,他在选择上没有任何问题。任何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只是选择的结果也要自己承担,这个选择让自己终身背着骂名,不得翻身。出名,是不是个好事情?
我在猜想,是不是日本人拿着他的家人在威胁他,而他是被迫的选择。假如,只是假如,有人拿着我的妻子孩子来威胁我的话,我只有被动选择,只有屈服。若是孤家寡人,我会选建文帝的大臣的选择。死,于自己个人来说,是解脱,没什么大不了,虽然也害怕。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做不到“向我开炮”这样的凛然正气。
胡兰成先生说怎么去避免这种状况,唯有不陷入漩涡,唯有远离追捕。
对于精通中日文化的学者,他做不到。他进了漩涡,他被捕了。
我还想起两件事。
第一件是2008年“范跑跑事件”,我同样是站在他的角度看,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假如这个班里有我的孩子,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救,假如我的妻子在这个班里授课,我同样会毫不犹豫地救。其他人,请恕我考虑考虑。在一个个宣传生命至高无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我深深地同情范跑跑老师。
当然我也不反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同样不反对你跟着宣传的媒体走,因为,那也是你选择的权利。
另外一件事可能没有多大关系,我看完这本书,我心里的想法是联系得起来,所以我还是想说出来。
上个月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毕业典礼上提到中国雾霾污染问题。的确,看起来有点儿“瞧不起”中国的意思。但是那位姑娘说的事情存不存在?这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媒体何苦去放大一个人某一句不好听的话呢?这是不是从侧面来看你是极度不自信的?她才多大年纪?这不是刚好是跨在犯错年纪的门口的年纪吗?
是个人,那都会犯错的。哪一个人敢说他这辈子没犯过错?你何苦去盯着我小时候偷了隔壁家的桔子、黄瓜?
好像通篇没有讲《心经》里的东西,为了像个书评的样子,还是闲扯几句吧。
无数人推荐过给我读这部经书,可是很遗憾,总未能落实。因为在我看来,《心经》是空泛的东西,一个阅历太少的人,读来必是天书,没有注释,根本就看不懂。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慧根不足。这是别人推荐我看的时候我的认为。
今年似乎能理解一些《心经》里面的东西了。比如心本体在与外界发生摩擦或是冲突的时候,该用什么来调和?比如宗教为什么能在普通人的心里扎根。
因为有些东西用科学这种冷冰冰的东西来解释根本就解释不了自己,只有通过人文、哲学、宗教等学科来综合解释。
人是复杂的动物,不止一种办法一个方面来看待,它是一个综合体,需要人有渊博的知识来理解这世间的一切。而我,还是一个未入门的小孩子,我愿为此努力。
在我眼里,他是学者的样子,他是文人的样子。他与政治无关,那太沉重,我谈不清。
好了,就到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心经随喜》读后感_2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