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文明之旅》读后感_2100字

《文明之旅》读后感2100字

文明之旅看中华文明

前几天,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这本《文明之旅》可以说是《千年一叹》的姊妹篇。为探寻世界上曾经的古代文明,希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繁荣和衰落湮灭的原因,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以一个文化学者的责任和良心,行程28000多公里,奔波在古代文明的废墟,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

余秋雨先生可以说是目前唯一到古代文明的遗址进行现场考场的学者,他认为,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书本上读来的或者从别人口传的东西,有时会偏离真实。余秋雨先生说,我只能行走,不行走就无法思考,我知道这种“只能”太狭隘了,但已经无法摆脱。对于一切未经实地考察而得出的文化结论,本不应该全然排斥,但我却很难信任。基于以上认识,虽然年过半百,但他不畏路途艰险,不惧途中可能遭遇恐怖袭击,不辞劳苦,坚持全程考察,近距离考察现存的古文明遗址,通过遗址的现场考察,以一个学者的思考,提出古代文明消失的缘由,给现代文明以警示。

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无序走向有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最初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原始的,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的食物很少,物质匮乏,为了维持各自的生存,人们相互之间争夺不足的资源,战争不断,野蛮残杀,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在不断的征战中,人们慢慢的对这种生活状态心生厌倦,产生了一种制定规则规范人类活动的愿望,规定的制定,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人类逐渐脱离野蛮的自然状态而走向规范有度的文明社会。宗教伴随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得以出现,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属性,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人类的文明最早的时候是想摆脱自然,因为自然有点野蛮,所以摆脱自然,建立起文明。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伴随文化和文明产生了这块土地上独特的宗教。宗教活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人们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在科学技术不是太发达的过去,对一些超自然的现象,人们是没有方法解释,就把其解释为某种神的力量,这种神是受到这种宗教尊崇的。这种神是无所不能的,他能上掌控天,下掌控地,中间掌控人类,人的一生是受神的控制。正是神的无所不能,人们才对神充满崇拜。但是,任何一种再好的宗教也是对苦难的直接反应,但是不一定能够直接改变苦难本身,只是改变人心态、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宗教文化往往有其特殊性,而各种宗教又往往具有封闭性,缺少包容和融合,具有排他性。由于空间的限制,处于同一地方的不同宗教往往会产生纷争和冲突,严重的导致战争。冲突和战争会摧毁文明。直到今天在产生了古代文明的中东地区,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的战争还在时不时爆发,人们还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生活。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类的宗教,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不管你信仰哪一种宗教,最终你应该能够宽容别人,你可以不信别人的宗教,但是至少你应该可以允许他信仰他的宗教。

无论你信仰哪一种宗教,都不应偏执狭隘,更不应极端。任何一种宗教都应是开放的、包容的。你信你的伊斯兰教,我信我的基督教,信仰可以不同,但不同信仰的人群之间是可以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任何一种宗教都不应被某些思想极端的人所利用,形成宗教极端势力。宗教极端主义的参与者其实都放弃了思考,已经泯灭了基本的人性,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自己的灾难转嫁并扩大为别人的灾难,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绝对灭绝性的快感。宗教极端主义的这种反人类的行为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

宗教灾难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实在太大了。历史上很多战争具有破坏性,但是有最大的破坏性的是宗教战争。因为宗教战争往往是冲着文明开刀的,开战以后就是要消灭文明的。宗教之间的战争使得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水深火热,生不如死。

我们的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中华大地的人民能够远离战争威胁,能够幸福的生活,得益于我们中华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中华文明的这种特点使得它始终没有整体性的陷入过一种宗教狂热。正因为这样,它对所有的宗教都不具有排他性。它有一种容纳力和平衡力,由于这种容纳力,使得每一种宗教都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实现自己。

现在,有人说我们中国没有信仰,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一个普通人,他的立脚点往往是儒家,读的书也往往是儒家,但长大后往往兼信佛道。佛也信一点,道也信一点,乍一看,是一种很不认真的宗教方式,其实这种选择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大智慧。让自己的国民根据自己需要去选择,但是也不让任何一种宗教进入癫狂状态,不容许,所以没有造成宗教灾难。我们终于明白,中国古人的这么一种不太认真地宗教方式,反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为中华文明而自豪,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文明之旅》读后感_2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