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读后感900字
又完整的看了遍楚汉,如同之前看过的很多书,过了几年再次翻开后感觉又有新的感悟一样,再次看楚汉得到的感悟也和学生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
第一次看楚汉是十几岁的时候,当时正在上初中,血气方刚,还挺喜欢项羽,觉得那么牛逼的人居然让刘邦这么一个地痞流氓给打败,感觉真不爽,当时的老师甚至至今都常听人说起是鸿门宴上项羽犹豫了一下,结果失了天下,但现在再看来,项羽该输,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不说,当他坑秦卒、掠民宅、烧洛阳,准备以霸道成就霸业的时候,天下就已经不属于他了。因为前有暴秦,天下大势是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而反观刘邦却能够顺应大势,行仁义之师,民心所向怎么能不得天下呢?
项羽个人能力固然很强,但能顺势而为的人能更好的盘活身边的各种资源,借众人之力完成自己的目标。
再加韩信点兵时所说“大王不能将兵,却能将将”,刘邦宽厚,知人善任,能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善加利用,而且接地气,即使往下面人脸上扔鞋扇耳光,员工也和他一条心,因为他们知道刘邦听的进去,反之项羽刚愎自用,弄得下面人都知道反正说了也没有用,长久下来就没有人敢或愿意去向你提建议,自然离心离德。
很多人说刘邦什么都不会,就是因为用对了人才取了天下,但这恰恰说明刘邦更厉害,他自己也总结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一个人若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哪里不行,在什么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且还能找到并征服这样的人为己效力,大事可期。
最后,书中把韩信之死一笔带过,但这块也有一些想法。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张良很清楚这个道理,最后得以全身而退,而韩信却在被贬之后心生谋反,一代名将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确实令人惋惜,但看到围困垓下时韩信、彭越、英布全部都在坐地起价时,不免对韩信有些厌恶,最后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点被诛更说明人在得意时一定不可膨胀,并且在到达一定高度后一定要控制欲望,毕竟自古功高震主之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一点小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楚汉传奇》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