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900字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早期是元朝进士,可元政府到了后期贪污腐化,刘伯温虽然寒窗苦读求取一纸功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造反的人多了,元政府的根基也就松动了。
在诸多势力中,到底是缘还是孽,就这样刘伯温被朱元璋派去的人三顾茅庐请出来了,没有记错应该是1360年。
我想这本书的高潮,最痛快的部分应该就是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以当时的实力,如果没有刘伯温的出谋划策,料事如神,朱元璋早就被轰成渣渣了,天下或许就是我们老陈家的了。这段时间是朱刘两人最心心相惜的时候了吧
直到1368年朱元璋称帝成为明太祖后,按说主角光环,这个时候刘伯温应该被封为帝王之师,呼应本书的书名啊,可是帝王师却是作者给的。。。。可谓兔死狗烹,朱元璋是个只可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人。朱元璋打天下也不容易,可是度阴山不知道是不是对老朱有意见,为了给刘伯温打抱不平,所以本书经常用阴鸷狡诈,城府极深,长相恐怖来形容朱元璋。
本书后面的内容确实看着很憋屈了,从1368年到1375年刘伯温离开人世,可谓伴君如伴虎,随时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掉脑袋,刘伯温的神性已经没有了。有的只是朱元璋一再强调的我就是真命天子,朕的江山是我一手打下来的,你刘伯温当时是求着我才弄到个一官半爵,当年打天下的那些计策不是你刘伯温牛逼,而是我朱元璋审而用之的,所以现在新政府刚成立,给你个官当当,也是我朱元璋仁义。。。
民间的刘伯温是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人,有人将他和诸葛亮齐名。可现在世上留有很多的孔明庙,却不见刘伯温的。可能是因为孔明辅佐刘备,刘备宅心仁厚懂得感恩,而朱元璋却一再想抹掉刘伯温的功劳吧。
140年后,明武宗将其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的后代终于给了咱们的主角一个名分了。
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未可知。刘伯温真有那么神?朱元璋真有那么丑?真想了解的话,可以去看刘伯温留下的《郁离子》等著作。写这么只是希望自己读完不要就如过眼云烟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帝王师:刘伯温》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