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尼采的幸福哲学》读后感_1200字

《尼采的幸福哲学》读后感1200字

虚荣向左り智慧向右 :

01: 你会发现这本书在形式上简直就是《尼采的智慧》的翻版。首先提出“按语”,在再其中串联着尼采的思想由作者“临场”发挥。也就是说除了尼采之外,这里还要顾及到作者的思想。

先向作者对读者所传达的祝福表示感谢。作为读者也尊重每一个用手指头码下的文字。然后循着阅读的记忆,来写写。

02 : 思维到哪里,就要怎样的活着

尼采。他的感情是激烈和强烈的,就如书的结尾所说的要遵守基础道德,要让自己变得受欢迎起来,而他奚落美德(同情),赞扬邪恶(破坏),向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家进行抨击。在与人交往上不能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他一直在强调人之间的相处是要有共同的理想,那我能不能用梁启超提出的“利己主义”来暂时性评价他呢?没有谁是谁的附庸,在个性不被包容下,也没有来自谁的束缚。还有就是他谈及的“上帝已死”的观点,无疑他是一个反教徒,在当时,人人信仰上帝的时代,他表示要超越自己,把这份信仰放在自己身上。他反对顺其自然的消极思想,有欧洲撒旦诗派的风格,即遣责消极(斯多葛派)。

03 : 有意识的做不愿意做的事

他意识到不能孤立人群,去参加过多种社团,放弃自己的个性,面对眼前的“苟且”最后不得不承认这让他自信受挫,再别束缚。应了那句:与人交往要保持间隙,不要被对方同化。

04 孤独中保持强烈的创作欲

他的哲学主要包括三大相互联系的部分:价值重估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讲的应该是要敢于对从前的一切进行破坏,从而建立新的道德观、价值观。不断进步,发起权力,做自己的小主。

他谈到人性四德:对自己对朋友始终保持诚实;对外人始终保持勇敢;对失败者始终宽容;在所有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的是礼仪。孤独中享受快乐。

05  谈谈作者

前面写他5岁失去父亲,后面又说6岁。

在说尼采后面疯了的事实,只是写他抱着路边的马哭泣而所以然,一笔带过。他是这么说的:尼采对未来探索发挥的极致,导致他精神的漰溃。(过分的好奇心引起精神的分裂)有点不解。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一个小故事,无意识下的虚构,虚构成为了的现实。会不会是当悲哀和“惊喜”同样是突如其来的被感知时,挑弄起了他长久压迫着的神经,况且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忍受着头痛的恶疾。

最后一点,在说他旅居外国时,和穷人在一起过着简朴生活时,没有人来关心他的病。但是,这后半部有提到他学会了做简单的菜,那应该就是重提前面的内容了,可前面作者又是说,那段时间他很快乐,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还有人给他送蜡烛,误以为他是节省,而他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眼睛舒服一点。反正我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觉有点矛盾。

他。

不在孤独中沉沦

却也尝试了改变

用意志力去掌控行动

用思维选择活着的态度

用勤奋表达了对时间的尊重

表面排斥着的什么又像是他内心的极度渴望。有些人,死后才像是刚出生一样,为人所知,为世所致以哲学。

懂我的人自然懂我,不足为外人道也

                                   执笔于2017.12.18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尼采的幸福哲学》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