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七時,亞熱帶的夏季天空還未完全暗下來,這正是所有人歸隊回家的時候,麥承歡下了車一抬頭,只見整座屋燈光已亮起一半,那幢廉租屋看上去猶如掛滿珠寶纓絡的寶塔。 她從來沒有第二個家,她在此出生、在此長大,一直沒有離開過。 承歡與父母及一個弟弟同住,麥宅面積雖小,設備還算周全,最幸運之處是窗口面對南中國海,天氣好的時候,藍天碧海,一望無際。 初搬進來,許多親友都訝異了,「廉租屋竟有此美景,真是政府的德政。」 這政府的德政還不止如此,承歡自小學讀到大學,從來未付過一毛錢學費,全免,畢業後,名正言順考進政府機關做事,回饋社會。 麥承歡的世界愉快、健康、樂觀,她沒有機會接觸到這個都會成長期的陰暗面,她只享受到它健全成熟的制度。 她代表幸運的一代。 今日與往日一樣,她從辦公室回家,剛好來得及吃母親煮的可口家庭菜。 在電梯中她已碰到相熟的鄰居,像麥家一樣,他們也在此地住了好幾十年。
「承欢记」读后感 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陆琪老师讲解的《承欢记》,有几个点很受触动,只为写下个人感受,不算书评。
1.麦妈妈的自我
全职妈妈和单身母亲在照顾子女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自我,只为子女、老公而活。一般经年累月付出自己后,会收获2种结果:a.老公和子女的轻视,认为一切都是你该做的,并不会感恩和触动;b.控制欲强一些的,给子女的爱太沉重,难以呼吸。
由于家庭变故,很不幸,那些年我的母亲也变成了为女儿而活的枯木。而我从小叛逆,并未事事都按照母亲的意思去做,经常争执,必须要说的确是我年少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的辛苦付出,无助的母亲时常被我气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寒冬,母亲搬着车子,车上还有半麻袋的青萝卜,就是为了便宜些,囤菜,妈妈穿着米白色的丝棉棉袄,脸蛋冻的通红,双手也非常的粗糙。生活已拮据至此。我的妈妈是非常爱美的,热爱唱歌,然而生活的打击,让她那些年失去了色彩,收获了太多同情或嘲笑的目光,似乎我们不能有开心的权利。终于,一切都已过去,我改善了过去的臭脾气,可以和善的平等的和母亲沟通,她走出了自怨自艾,重拾了自信,寻找到了她自己。现在的母亲,每日遛狗,喂鸡,学声乐,微信读书,旧衣改造做点包包衣服之类,精神世界富足,不仅不再是子女的拖油瓶,还能时常劝导我,整个人神采奕奕。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无论何时,应为自己而活。
2.学习与社会相处
摘自文章:穷家子女,不学得眉精眼明,善解人意,简直不能生存,吃次亏学次乖,渐渐变为人精。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原来大家都是相似的。年少的我自尊心极强,锋芒毕露,自然处处碰壁。曾不止一次的感受,每人都是一座孤岛,当然,现在也是这样感觉,不过已比年轻时好很多。生活教会我谦虚和善,这几年的我是幸运的,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同事、老师、同学,也三生有幸,获得了很多的帮助,感谢贵人们。
3,得与失
摘自文章:上帝安排始终是公平的,每个人得到一点,也必定失去一点。
得与失,利与弊,只在一念之间,只在看待问题的方式。看书越多,越发现自身的狭隘。欲望是无止境的,得失心太重,这病得治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承欢记」读后感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