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读后感800字
读这本书,只是想了解一个女儿怎样看待自己的父亲的,无关政治,无关革命。但是这本书,作者花了三年,前面十章在写历史,写邓氏家族的“宗族”和由来,甚至迁徙。第十章以后才逐渐步入正轨,写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写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还有各种武装斗争,学生抗议,工人罢工。对作者描述的历史事件其实并没有多么热爱,但是也有让我觉得有收获的地方。
1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都是一脉相连,反正要巩固政权,除了普通工农,最主要的还是知识分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巩固一方势力,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总是某件事成功的必要角色
2还蛮佩服邓小平在法国的经历的,在法国磨砺,在上海和中山大学的成长,在苏俄的发扬壮大,其实就是在党与自我中相得益彰,互利共赢
3建国建党的艰难,初期建国,秘书处下分为五科,文学,内交,外交,翻译,会计~大概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除了实业救国,更能理解曲线救国,读书的实用性所在。
4为什么大多数运动,大多从上海兴起,无论学生工人,商人,因为上海是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经济基础真的决定了上层建筑,把握主动权一定是离不开经济的,这也同样适用于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
5,读小平同志和张熙瑗的故事,觉得那时候的人都活得很简单,很纯粹,无论是爱情,还是革命事业~都和党紧密相连,已经完完全全渗透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血液中,其实于我而言,这跟政治,跟历史,很革命都没有关系,我只是在想,那时候拼了劲儿不顾一切实现了理想,本身就很美好。而现实,不知是我太过悲观还是大抵如此,容易被下一秒的未知而吞噬~
里面的很多小平的经历对我来说还是可以多去回味,虽然总结不够全面,但都是我印象深处而一笔概括的感慨,这本书的细节之处用来修身,参政,励志也是可以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