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读后感4400字
《专家型教师》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牛顿曾经说:“思索,持续不断的思索……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贡献的话,那不是别的,却只是由于我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地地追究问题罢了。”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科学巨匠牛顿说过这样一句话,专家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面对越来越窄的事情知道得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专家就是在某一领域知道的比普通人多一些的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徳也”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
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与爱,就成了无池的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全国劳模、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尘追马蹄何年尽,事缠人心何时休”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告诫人们:当你暴怒的时候,在开口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十圈,怒气也就减了一半。
上海有位百岁老人苏局仙的经验是:一是把烦恼的事坚决丢开,不去想它;二是最好和孩子们一块玩一玩,他们的童真会给人带来快乐,消除烦恼;三是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暴怒的脸有多丑,不如笑笑,我笑,镜中也笑,苦中作它几次乐,怨恨、愁苦、恼怒也就没有了。
达尔文说过:“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以学定教(以学生为本)、一班一法(因材施教);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要求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研究、自主发展);学用一致、全面发展(培养各种能力)。
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波林纳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专家系统”思路的启发下,将教师职业发展分为新手、熟练新手、胜任型、业务精干型和专家型五个阶段。
概括地说,影响专家型教师成长过程的主观因素包括专家型教师个人的个性特征、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认知方式、业余爱好以及先天智力等,环境因素包括其个人方面的家庭、积极事件和危机等,学校方面的学校规章制度、校长的管理风格以及社会方面的公众与社会的期待与信任、专业组织的作用等。
教师的专业知识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必备的核心素质。知识因素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它对教师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专业知识发生、扩充、延伸、演变和整合的过程。
也可以说,教学经验是教师除专业知识以外所必需的“另类”知识,在有些文献中教学经验也被称为“默会知识”、“缄默知识”或“直觉知识”。
另外,教师专业所需要的某些特殊能力,如表达、组织、诊断学生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和合理性等,与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关系。
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活动中,老师眼神的投放、开口的话语、举手的指向、投足的方位,都是以情承载着知识的传送。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亲切的辅导,和学生共同的活动、给学生指点迷津、巧解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直观性等。
师爱是一种社会爱,所以学生从教师的“爱”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暗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
“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标。
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十问教师》
1.您有多少专业知识?
2.您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呢?
3.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4.您好学吗?
5.您在学习吗?
6.您对您所教授的知识有过思考吗?
7.您对您的学生了解吗?
8.您为学生痛过、喜过、悲过、笑过吗?
9.您有爱心吗?
10.您什么学历?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
格罗斯曼则提出了“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景知识和自我知识”的分类体系。
1.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 knowledge)
2.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一般是动态性的,也是目前教师所普遍缺乏的。教师的特征&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
3.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它更多地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
!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人文类知识
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结构组织,所以他们能随时将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以应教学之需,保证自己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
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换上更加灵活。
专家型教师特别具有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将“理论知识操作化”的本领,这使得他们的两部分知识之间能够更多地发生转化,互相补充。
舒尔曼曾指出:不考虑教的内容是什么就讨论教学技能是不恰当的,就如同讨论学科知识而不看它是如何教授一样是欠妥的。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挤劲,钻劲,韧劲。新见,创见,远见。
长有计划,短有安排。
多问多思,迎难而上。
精读教材,深入理解。
反复练习,形成技巧。
学以致用,教书育人。
选择课题要符合实践的需要
1.在教育热点中找问题 ,不贪大不跟风。
2.从教育教学的实质问题和困惑中找问题 ,做有心人,多积累,常思考。
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专家的业余时间主要安排了学习,充满了思考,而普通人的业余时间主要安排娱乐活动,对个人的专业成长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作为普通教师,常常自满于自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习惯于业余时间放松。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普通教师少了一份“傻傻”的可贵投入。
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存在问题就改正,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可以说,教学反思的实质就在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即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1.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2..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扬弃,集优,储存。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1.以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2.以教师的视角进行反思
3.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4.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
5.写教后记 (1)及时性,趁热打铁。
(2)恒久性,锲而不舍。
(3)简约性,言简意赅。
(4)探究性,格物致知。
(5)上升性,历练精华。
6.教学摄像
7.同伴观察
如何写教学反思
(1)给教案加批注。
(2)课后写总评。
(3)点评教学片断。
(4)阶段性总结。
(5)教学研讨。
教学反思写什么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教学机智。
(4)写学生创新。
(5)写学生情况。
(6)写“再教设计”。
(1)案例研究。
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教学,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点。譬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教师要从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造取向”。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开放课堂,即注重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这样一种气氛有助于促进批判性的探究,好奇心,冒险精神和自我指导的学习,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具体教学而言,就是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师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
(3)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型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创造型教师应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长成”。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
(5)重视实践活动。许多理论和实际研究都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法。最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如探索精神,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
让教育从“外烁”转向“内养”
教师从独奏者转为 伴奏者
教学风格形成:入格~出格~破格~无格
学生若是完全被动听讲的地位,思维容易处于抑制状态。
课堂问题设计是备课的重要一环:
精问,激趣创境。
巧问,曲折生姿。
浅问,化难为易。
因人施问。
把握提问时机。
拓展,提供话题。
问题语言的表达。
发问的方式。
及时作出评价。
延迟评价,给充分时间思考讨论。
教学机智
1.幽默谈笑,化解尴尬境地。
2.投其所好,走进多彩生活。
3.巧借时机,激发学习热情。
4.及时总结,发掘创新意识。
学生的三欲:
想问~问题欲
敢问~表现欲
会问~创造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读后感_4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