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读后感1200字
【6】彷徨 鲁迅
整体评价:
阅读难度:(书房级)
包括《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
①【读前感】第一次读祝福是在初一暑假,回老家时翻到了表姐好几本语文课本——这也算小时候的一大爱好,喜欢看哥哥姐姐的语文书。而除了《祝福》外,还读了《套中人》,《药》,《项链》,《三块钱国币》等,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祝福》,还记得初二开学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我们说说假期看过什么名著,我第一个举手回答,说的也正是《祝福》。在我心里,祝福也一直是鲁迅先生众多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震撼最大,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至于另外几篇,大概还包括了《社戏》,《父亲的病》,《故乡》和《孔乙己》。
②我对《祝福》的执念,除了语文老师讲的那些要点外,还主要因为我在下面摘记的那一段,即祥林嫂反复和周围人说阿毛遭狼的悲剧,而听众们的态度却从悲伤可怜到麻木不耐烦再到冷嘲热讽——我对这一段有自己的思考,错误真的都在村里人的麻木不仁吗?我觉得也并非如此,祥林嫂反复向周围人灌输负面情绪,换了是谁也难以消受,终使他们的态度逐渐转变,对祥林嫂避之不及,跳开这篇小说的背景和主旨,单这一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有巨大的启示:切莫持续向身边哪怕是再亲近的人灌输负面情绪,成为“心理吸血鬼”。
③【背景补充】我个人阅读时非常注重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如,本小说集以《彷徨》为题,可以说全书十一篇小说都是对那个社会和社会中的人的讽刺,但其中有一篇似乎与这一主旨格格不入,即《弟兄》。读过你会发现通篇都是在歌颂弟兄之间的情谊,即使再牵强附会也扯不到“针砭时事”、“呐喊彷徨”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上,反而让人读完一片茫然。事实上,鲁迅在写作这篇小说时,恰好是在和自己的弟弟周作人决裂的时候,《弟兄》正是鲁迅寄托内心复杂的兄弟情之作。
④【文学比较】《月亮和六便士》以保罗高更为素材描述了一个舍弃六便士而追寻月亮的艺术家潦倒但可敬的一生,正是由于高更的这种精神,毛姆才愿意写书歌颂他,让历史铭记他,而在本书的《孤独者》一篇中,鲁迅恰好写了一位与高更截然相反的人,终究没有熬过饥寒潦倒,最终放弃月亮而追随六便士,既富且贵但却凄凉离世,鲁迅记录或者虚构这样一个人,想必既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有对个人及国家前途深深的怀疑吧。
《孤独者》也可以算是本书中除了《祝福》外我最喜欢的一篇了。
⑤【外一则】若鲁迅想讽刺一个人,不仅会直击灵魂,对他(她)的外貌神态也绝不会放过,大家一定还记得《故乡》中的“圆规”,而在本书中,好么,什么“三角脸”,“核桃脸”,甚至还有“蟹壳脸”…我在想如果我得罪了鲁迅而惹得他下笔,大概会被写哭吧…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彷徨》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