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扣(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原著)》读后感2300字
平平淡淡才是真
天底下的故事大都大同小异,不过是些恩怨情仇,不同之处则是故事的舞台、布景还有时间。
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建立在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上,我会去看吗?不会。终于能够沉下心来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是在尝试开始好多次之后了。按照自己读书的习惯,只要有开始便一定会看到结尾。可是它让我难以开始,又一度让我想要中途放弃。几经思量,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这个故事过于平淡。淡淡的叙述,让躺倒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日子,毫无吸引力。更甚者,一些鸡毛狗碎在让人看不到美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磨去了人的耐心。当王树生从地震废墟中爬出来的时候,这个故事的结尾便摆在眼前了——传统式大团圆。所以,为什么还要继续读下去呢?
阿根廷国宝级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读书,能够让我内心宁静。”如若如此,那么是否也只有内心宁静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呢?
夜深人静之时,茫茫夜色和点点星光不停地唤起人的镇定,从容,坦荡与宽容。抛开那些鸡毛狗碎,柴米油盐,再仔细咂摸它的语言,作者将白描用到极致,简单的几笔,一幅又一幅素净的淡墨画展卷而来,优雅又从容,比如此书中对于黄昏的描绘: “谁家的电匣子里传出样板戏,与碗筷声,饭桌上关于时政的话题和种种小道消息一起,渲染出黄昏的氛围。一群麻雀落叶一般飘下来,散在屋脊上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喧闹着。不久便安静了,消失在层叠的红瓦间。老太太拐着小脚,把胡同里游荡的母鸡轰赶回家。喂完食,看它们进了窝,猫腰小心地插好鸡窝挡板,然后直起身子老眼昏花瞥一眼西边天空。” 早前也读过很多有关黄昏景色的描写,或诗意或粗犷,却没有哪种描绘可以粗线条至此却又细腻传神地道出家庭温情。尽管这段黄昏的描写更多的是为地震发生的情节埋下伏笔,可是赶鸡归窝,对西边天空一瞥的老太太,像极了“喊你回家吃饭”的妈妈。我一直以为属于黄昏最美的诗意不在天边的夕阳而在于倦鸟归巢,家人围炉而坐细话家常时的温馨。类似的描写还有院子里的葡萄架,它仿佛是林智诚作为老太太身边的乖乖仔的见证。当柴米油盐酱醋茶渐渐磨平了人的棱角,磨钝了人对整个世界的感知力,这种温馨又宁静的时刻总会因为难得而让人深受感动。
我一直相信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存在的最大意义一定是让人在尝遍世间冷暖之后依然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并心存希望。所以,当它篇幅的冗长在跨过40年的叙述中得到谅解,激烈情节的缺乏在温情中被生活代替后,王树生、林智诚、王卫东和他们一大家子在震后积极生活的姿态本身就已经将平安扣传递给了读者。
王树生在地震中大难不死却经丧妻之痛,震后与丁媛的恋情顺理成章又好似昙花一现。直到杨丽华的出现,他再婚,养女生儿,奉养双亲,历非典,经下岗,打上时代的印记,踏踏实实活出自己的一生。他没有妹妹王卫东的权,也没有弟弟林智诚的钱,却因为人真诚成为本书的主人公。仔细想来,人这一辈子哪有那么多的波澜起伏与轰轰烈烈呢?“你是风儿,我是沙”出现的地方是《还珠格格》,可《还珠格格》不是生活。生活的希望永远在阳光底下,只要有真诚之心即能得之。历经生死后的大彻大悟不是幻灭与虚无,而是以更真诚的姿态更用力地去生活。平安扣带给王树生的不仅是平安更是希望。
与王树生的平淡恰好相反的是林智诚,他似乎是全书唯一的“激烈”担当。地震截肢,颓废不起,出门卖磁带,包工程一跃而成唐城地产大亨“林瘸子”。成为“林瘸子”之后的林智诚亦不负此名,香车美女,声色犬马的生活过得不亦乐乎。然而,因为强拆出人命又一跌而成阶下之囚。如果说王树生的生活过于平淡,那么林智诚的故事是好看的,他自我、跋扈却又真实而善良。然而,生活没有那么多故事,故事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就像王卫东,全身心投入工作,离婚之后情人相随,最后为权丢掉乌纱帽,故事一样的精彩,却代表不了生活。在狱中,林智诚跟王树生说起一百块钱的故事,王树生给林智诚戴上传家的平安扣,故事烟消云散,生活走向了希望。
在震后搬去新家的时候,林兆瑞为自己写下了“三平堂”:平安、平静、平常。他说:“平安为富,只有平平安安,才会生活越来越富裕;平静为福,生活中我们不要大喜,也不要大悲,平平静静生活,就是我们一辈子福分;平常为贵,我们见高官不觉得低,见百姓也不觉得高,平平常常最珍贵。”这是属于老百姓最平常不过的辩证法,但它却显示着人最为真实的一面:席地而卧不过两米见方,持筷而食不过肚皮滚圆而已,生死之外皆无关紧要,唯不卑不亢方能顶天立地无愧于心。说是历经生死大彻大悟也好,说是退而求其次的自我安慰也罢,人的本真定是最坚不可摧的。所以林兆瑞的葬礼有邻里街坊十里长街相送,而我亦热泪盈眶。
一直以为罗森塔尔笔下奥斯维辛废墟上的那朵雏菊花很美,因为生的希望是如此有力又耀眼。在唐山大地震的背景下,王家代代相传的平安扣也像极了那朵雏菊花。所以,读完之后,还是回味良久。
可是作者过于拖沓的叙述和对这份希望过分用力的展现掩盖了许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真实,比如对官场和商场的描绘。当想象多于真实的时候,哪怕是方言的加入也无法提高读者的代入感。所以,它和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相比差了好多个莫言、陈忠实。但是跟改编出来的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相比,在后者无比鲜明的改革开放献礼的主题下,小说本身真实的力量还是更胜一筹。
不管如何,还是在回味此书中不止一次想起读金庸先生的《连城诀》。《连城诀》结尾处,一老人飘然而至又飘然而去,只留下一句话:“平平安安方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当时深以为是高人之语,是以印象深刻,如今想来,此言确为真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平安扣(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原著)》读后感_2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