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外貌》读后感1600字
《地球的外貌》读书笔记
作为地理地址书,却没有配地图,给理解带来很大困难,但也有些收获,总结如下:
1 地球为三轴椭球体,赤道长轴、赤道短轴、极轴长度不同。
2 将海洋面向陆地无限延伸,构成一个全球性的假象海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即海拔高度的起始面。
3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因而南北经线称为子午线。
4 司空见惯的长度单位“米”的由来,竟然跟地球周长有关,算是开了脑洞。
国际单位制“米”的由来及定义:1789年~1799年,法国制定一套新的十进制度量衡,定义穿过巴黎子午线上从北极点至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长度为1米(即地球经线长度四千万分之一),并以此长度制作了一根铂制杆,称为米原器。
在该定义下,巴黎子午线的地球周长应为40000千米,但因测算误差错算了地球弧长,米原器长度要比定义长度少0.25mm,反过来测得的地球周长(巴黎子午线)为40007863米,但米原器长度仍被作为米的长度标准。
因铂杆米原器存在变形、测量误差、复现困难等问题,人们开始寻找“米”的非实物标准,相继以镉、氪光谱长度为米的定义,最终以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792458秒为1米。这里,首先是已有了米长度的定义,然后反过来以光的行进时间对米进行定义,因而确定的这个数字非常怪异。倘若人们首先对光速有了准确的认识而定义米的话,可能就是1/300000000这样简洁的表达了。
(拓展)秒的定义,1天/24为时,1时/60为分,1分/60为秒,目前秒的精确定义是铯原子基态两个能阶之间跃迁所辐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时间……
5 高度6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该区域大气受太阳高能辐射及宇宙射线作用呈电离状态,相当于一层镜子,对于电磁波具有吸收和发射作用。电离层也分为多个层次,对于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吸收和反射作用不同。无线电电波在电离层和大地之间反射传播,可实现超远距离通讯,因而它对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电离层无线电波传播,查了些资料大概明白了其原理,但是理解程度还不能详尽得表达出来,倒是理解了无线电波爱好者的存在,太阳活动为何会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影响,以及电影《生死频率》。
6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大陆冰川占据了冰川总面积的99%。
7 巧克力的由来:美洲印第安人(玛雅,阿兹特克)将可可树种子磨成粉,和玉米面拌成饮料,称之为巧克力;西班牙人引入,将可可树种子磨粉加入水和糖制成巧克力饮料;近代,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制成巧克力块;瑞士发明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即现在的巧克力。(书中介绍同网络资料有所差异)
8 珠穆朗玛峰高度:1975年我国登山队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并得到世界公认,也是我们熟悉的数字;2005年,我国重测珠峰高度结果为8844.43米,并停用之前的8848.13米高度。
9 原始地球超级大陆——盘古大陆。
古地中海,又称为特提斯海(Tethys),青藏高原原是古地中海一部分,现在的地中海是古地中海的残余部分。
10 世界最低盆地为吐鲁番盆地,-154米;世界最低洼地为死海,水面海拔-400米上下(水面高度并不固定)。
11 海洋含盐量与蒸发量、降水量相关。红海,低纬度,高温下蒸发量大雨降水量,含盐量最高;
波罗的海,高纬度低温蒸发量小,区域降水量大,汇入河流多,大洋通道窄且浅,高盐度大西洋水不易流入。波罗的海盐度最低为千分之二,可直接引用。因盐度低,冬季易结冰。
12 马尾藻海:无海岸,无明确边界,称为“洋中之海”。遍布无根水草马尾藻,远望似无边大草原,终年无风区,靠风力航行的船舶一旦进入难以脱离,被视为魔海。浮游生物少,为透明度最大的海。
13 黑海:水流入量远大于蒸发量,上下盐度不均,上下水层形成密度飞跃层,海内上下水层交换困难,深海区缺氧,细菌作用下硫酸盐分解释放毒性硫化氢,深水区一片死寂。因硫化氢呈黑色,得名黑海。海峡较浅,黑海海平面高于地中海。
14 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河段先结冰,形成凌汛,易导致冰坝堵塞。
15 多瑙河三角洲浮岛,10万公顷,厚约1米,植物茂盛,下面湖泊。
16 其他:火山,夏威夷群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沙漠,塔克拉玛干流动沙丘,圣墓山;地峡,连接较大陆地或半岛的狭长地带,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地球的外貌》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