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读后感_700字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读后感700字

读历史,难免会被讲述者的思路所左右,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读者若是不够敏感,便听不到作者清淡笔触后面的余音。

与这本书的体例相比,口述历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活生生、水灵灵,亲历者会告诉你哪些才是最大,最深重的创痛所在,没有那么多欲说还休,皮里阳秋。

杨尚昆同志是第二次人口普查的负责人,在谈到这项工作的时候提到1960年底全国人口比1959年底有所减少,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如果不知道三年自然灾害,哪里能知道作者的弦外之音。1962年中央决定精简城市人口,动员2000万人下乡,主席提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原来核心原因之一就是要减少城市商品粮供应,减轻农业压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山下乡了。1963年,粮食产量恢复到了1959年的水平。

在文革结束杨尚昆被平反后,他说到,十年中很多同志受到我的株连,受尽摧残、折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到平凡,我要向他们表示歉意。甚喜,这些同志今天大多健在。多么平实的语言,甚喜……大多健在,多少血淋林蕴含其中。

杨尚昆用甘草来形容他所主政的中办工作。一剂中药里加上一点甘草,就能使这剂药更好地发挥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嗯,相当老辣。

1949年,毛泽东的旧谊要求解决问题的来信越来越多,于是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人民来信的机构,就是秘书室(信访局的前身)。不知道这是不是信访的缘起了。

杨尚昆谈到“搞过四清的地方同没有搞过四清的地方比,生产也没有明显地上去,这就说明四清至少是一次不成功的政治运动”。幸喜,今日我们不再搞运动了。

杨尚昆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对党忠诚,坚定执行中央的指示同时,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向老前辈学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读后感_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