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投资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金融学》读后感_1700字

《投资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金融学》读后感1700字

评价 60分吧,有点引用名人名言的拼凑感,对心理学与金融学结合的不是特别好,深度还不够,逻辑思路不够严谨清晰
<投资信条:你不可不知的金融行为学>读书笔记2018.10.27
️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
——莎士比亚
️每个傻瓜都会从自己的失败中获得教训,聪明人则从别人的失败中收获教训。
——俾斯麦
️所谓锚定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会倾向于用一个“初始值”为参照,调整判断,以获得最终估值。这种“初始值”对人的影响非常隐蔽,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 吉姆·罗杰斯讲过,在股票市场里很多人都犯同一个错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涨了,就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他们赚进了很多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其他投资。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导致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滨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错误的话。”
️《赌客信条》一书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
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
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
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
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
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
️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 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相信有效市场投资就好比在打桥牌时认为不需看牌一样……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率的,我将会流落街头,沿街乞讨。
——沃伦·巴菲特
️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
——华尔街格言
只有退潮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沃伦·巴菲
️ 罗伯特·默顿有句名言:“科学不一定是实用的,实用的科学也未必给人以美感,而现代金融理论却兼备了优美和实用。
️股市,就短期而言是一个投票机,价格取决于人们信心所制造的供需关系;但长期而言是一个称重机,价格取决于公司的价值。
——杰明·格林厄姆
️格林厄姆先生是一个深谙股市博弈之道的人,他提倡将市场先生当作仆人,而非向导。
是怎样令市场先生输掉的呢?他先摸透了市场先生的脾气,他知道市场先生的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就难免会出纰漏,他的破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马基雅维利说:群氓总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而这个世界里尽是群氓。
️投资要用大脑而不要用腺体。腺体只会让人凭本能、凭感觉去做事,而大脑要做的是判断企业经营前景和大众心理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人们经常高估自己赚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
️市场先生应是你的仆人,而非向导。
——本杰明˙葛林厄姆
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沃伦·巴菲特
️为自己的选择的合理化,人们会不自觉地夸大选择对象的优点。
️知识幻觉
“过度自信”是一种认知偏差,它的最常见原因是知识幻觉
选择性耳聋
“过度自信”还有一个衍生的副产品,那就是“选择性耳聋”。因为过度自信,所以我们更加追求自我肯定,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们只会考虑与现有评估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刻意回避相悖的信息
️如果你在小事上缺乏纪律,在大事上也会一样。
——沃伦·巴菲特
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
——乔治·索罗
️ 永远做市场的小学生
市场如同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其排山倒海的力量,让投资者显得渺小,其变幻莫测的秉性,让投资者感到迷茫。因此,投资者不该以征服市场为目标,而要学会如何与之和睦相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投资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金融学》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