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知行合一王阳明

作者:度阴山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为什么要看心学?因为我心里一直有疑问是唯物主义那套理论解释不来的,所以自然就对唯心主义保留了好奇心,想来唯心主义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啊,不然怎么能“蒙蔽”世人几百年,又值得我们今天拿出来批判?其实我也并不反对唯物论,而且看完王阳明的心学,我觉得丝毫没有说违背了唯物主义。在我看来,心学是把唯物主义那一句“人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运用到最大。对的,心学应该是一种工具,一个能让我们充分发扬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一套理论。明白世界是物质的,明白所有事情是受外界条件约束的,明白历史是所有客观存在结合的产物,可我不敢想,不敢想历史上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这样想,那历史的进展又如何?我认为站在一个上帝视角,那世界无疑是浑然一体,所有的事件都在冥冥之中都会发生,战争,革命,天灾,人祸,一切的一切。可个人视角,我大概是一个十足的唯心主义拥护者。有了良知,自然而然就会随心去行动,不断在事上练,不断的“练心”,这样才能把一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从而最大的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然,首先必须保证良知。看完王阳明的心学,对“良知”有了新的认识,王阳明把良知理解成良心和知识。良心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自然对道德有一套标准,我们首先得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最难的就是知识的部分了,知识就是明白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具有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心学,你被一个骗子骗了,你应该反思自己,良知还不够,不具有明辨善恶的能力,然后找到不再被骗的规律,下一次还遇到,不会被骗第二次。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良知就是道德要求和创新的能力,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是因为他希望自己是科学家并且不断获得创新创造的能力,所以才成为了科学家。这就是“知行合一”,心学在我看来,就是一切从自己出发去解决问题的一门工具,受益匪浅。这本书后面讲作者个人对王阳明一生的总结有点多了,一个月前就看到快要结束了,今天又重新打开翻阅完。这本书除了讲王阳明的心学,其实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明朝的那段历史吧,可悲可叹。明朝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太多贪官走狗,无能的昏君,最苦逼的还是老百姓。最后,对心学感兴趣的,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与读《苏菲的世界》不同,这本书一气呵成,读起来要简单些。其中的核心便是知行合一。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有些人尸位素餐,丧失良知,学学心学大概是最好不过的了,知行合一,短短四个字却讲述了一生的道理。都说改变人的行为易,改变思想却难。王阳明终其一生,通往圣贤之路,立志传播心学,改人恶习,这是一种怎样的报负。就我而言,我是不喜辩论的,或者说要看和谁辩论,对于你的观点我充分尊重,但如果你冷嘲热讽,恶意相向,那会弄得连朋友都没得做。我不在意,因为“道”“理”自在心中。你要说我固执,我不否认,也不同意。所以我是没有做圣贤的特质的吧,虽然我也认同王阳明的观点。我是最讨厌条条框框的人了,法律规章的出现不过是说明了人自己管不了自己,才需要借助外来的手段。改变心,才是改变一个人的根源所在。

所有理论知识都要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完善。存天理,去人欲,世人都认为是一个笑谈。所谓理即使三纲五常,人欲是指人超出合理范围的欲望。但我认为,古人的智慧至少都是应该值得被充分尊重的。人欲,有时候是推动自己乃至社会进步的动力。因为想生活更好一些,所以我努力工作;喜欢一个女生,所以用心去追求。有人欲并不可怕,只要与自己的身体匹配就行了,如果欲望无穷,而又无法身体力行,那该是怎样的洪荒。

批判性的思维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鲁莽的思考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思维中的错误,全盘否定对方的观点,只有一种单层次的思考方法),二是高级的思考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注意批判性思维的练习),三是完善的思考者(有技巧和判断力的思维成为第二种本能)。愿我们都能学会理性思考,理性对待古代文学。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