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通过高老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之前外国文学史老师大概讲了其中的内容,现在来看了一遍。
高老头病倒后说了一大堆话,他十年前就已经看透了两个女儿对他的态度,他也知道自己悲剧的原因:他把对妻子的爱转移给了两个女儿,认为父爱就是最伟大的,就应该毫无保留的给予自己的全世界。可是他还是幻想着两个女儿能够来看他最后一眼。有点可悲。高老头爱的太卑微了,“躺在女儿的脚下,亲吻她的脚”原谅我接受不了。
我一直认为在任何的感情里,不能委屈自己,过的不好就早聚早散。
欧也纳去找但斐纳的时候,她们理解为只要高老头的女儿穿上华丽的衣服,在人前出尽风头,她们开心了高老头也会开心,即使她们回去看望高老头,高老头还是会让她们参加晚会。这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老人们总是心口不一:你们忙,不用多往家里跑,其实还是希望多回家看看。
最后伯爵夫人回来看望了高老头,其实她还是为了自己而来,丈夫借了一笔钱,现在她人财两空,她们无时无刻不为自己而活。
最后很讽刺的是,两家没有出一分钱,却派管家开车尾随,等到牧师祷告完就溜了。可能只是为了做样子,毕竟都是上流社会的大户人家。为了证明自己多有地位,一看姓氏,二看是否出入名人的晚会场合。有了晚会就有了想要艳压群芳的念头。过度的在意表面上的伪装,毕竟我们遇见的生活中的人大部分都是过客。
欧也纳,在上流的社会中流荡,理解他想要一夜暴富而想出各种主意的心情,爸妈妹妹们节省自己的开支给儿子,有种砸锅卖铁也要孩子上学的剧情,值得安慰的事,欧也纳将自己的三千法郎寄回了家。最后欧也纳看着巴黎的灯火,决定要去上流社会较量,只能说当时的冷风给他吹坏了头脑。感谢他没有破坏维什么什么的爱情生活。
我以为伏脱冷最后会有很大事情发生,我还在想他为什么要帮助欧,仅仅是彼此像?最后也只能这样解释。我喜欢伏脱冷的形象。
“他看到了社会的三大面目:服从、斗争和反抗;家庭、社会和伏脱冷”伏脱冷就是反抗的代表,洒脱,有头脑,很有个性。
“服从吗?受不了;反抗吗?做不到;斗争吗?没把握。”送给上流社会。
“巴黎这个城市,好就好在它的优点,其中一条就是,一个人可以在这里出生、活着、死去,没人注意你。”
任何城市都一样,所以,愿你我都安好。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金钱当头,见利忘义,人性泯灭,不论市井小民还是上流人士,都可放弃任何原则与道德。巴尔扎克描写了一幕幕围绕金钱展开的悲剧,揭露了建立在金钱上的“父爱”、“亲情”和人伦关系,对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予以强烈抨击;有力地批判了金钱扭曲人性、腐蚀社会的罪恶,批判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拉斯蒂涅曾经动心跻身的巴黎上流社会不过是:你春风得意,周围人趋之若鹜;你一贫如洗身边人避之若浼。徳·鲍赛昂夫人便是最好的见证,风光倜傥时人们蜂拥而至求着与她交好,甚至有资格进去她家都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当一切都崩盘时,一群看笑话的人迫不及待看到她的落魄。玩世不恭的伏脱冷被捕,曾经风流一时的表姐被情人抛弃退出上流社会,可怜老头高里奥被女儿无情压榨宰割等等一系列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的现实,使得拉斯蒂涅对巴黎社会越来越有经验,并且深知自己不能坚持下去。因为他知道表面上风姿绰约的生活,实则良心受着责备,片刻的欢娱都得用无休止的痛苦补赎,代价高昂。
高老头命运的最大悲哀就是过于纵容两个女儿,轻易让她们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事物,这样一来,她们认为所有的东西只要我想要,我就会从父亲身上得到,父亲就是我的工具。因比,对于父亲为自己提供的一切认为理所当然。当父亲无能为力的时候,不过成为了废物,再也没有利用的价值。而高老头到临死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悲哀,先前自欺欺人,不敢相信相信女儿们的真实想法,一味纵容溺爱女儿,最终亲手将自己送给两个女儿宰割。
像辅导教师说过话:巴黎这个城市,好就好在它的优点,其中一条就是,一个人可以在这里出生、活着、死去,没人注意你 。高老头就这样悄然无声的消失在人群,成为最失败父亲的代名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