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地师》读后感_3100字

《地师》读后感3100字

数月间,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的间隙读完徐公子的《地师》与《灵山》,之后一直没有时间写写书评。回头看一眼这两部作品,当真篇幅惊人,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尤其是《灵山》,一支笔下俗世沧海桑田,神妙转眼百年,而《地师》中出现了许多城市的风物人情,蔚为大观,甚至有离我住处一街之隔的中山大学,一些景物被蒙上玄奇的色彩,别有一番魅力。   《灵山》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惊为天人的想象力,以及滴水不漏的篇章逻辑。小时候我看《西游记》的时候也经常思考类似的问题,究竟玉皇大帝跟如来佛祖是什么关系,谁领导了谁?从西游玉皇搬救兵的情节看,明显是如来的法力强于玉皇。后来了解佛道儒的一些理论之后,才明白了《西游记》是将佛教与道教的人物杂糅到了一块。而徐公子他设计了一个修行体系,将漫天神佛纳入其中,虽说渡劫是一般修真小说的设定,但他的穿越天刑和无边方广世界又有新的内涵,可以将佛教、道教、基督教、万寿宗、散修甚至魔教等世间宗教统一到一块,文笔收放自如,酣畅淋漓。一条主线穿越时间贯穿于唐朝初期至唐末农民战争,故事情节紧贴唐初武则天篡位始末的史实,不仅有武王贬牡丹一节,更把东游八仙、观世音、心猿悟空、无量光、地藏菩萨、玉皇等神话人物糅入故事之中;另一条主线围绕梅振衣修行与炼器的过程,各种机缘巧合,两线相互呼应,匠心独具,这样的文字掌控能力不能不赞。此外,《灵山》还塑造出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二号男主角清风,即后来的青帝,以一个性格执拗四处碰壁的金仙出场,逐步还原其\不伤天下有灵众生\悲天悯人的愿心和下界修行的真相,纤尘不染的对于明月仙童(九天玄女转世)的护持情愫,与大天使加百列隐隐约约的恋情,直至在昆仑仙境福至心灵恢复了青帝容貌,肃穆而俊美的银发金瞳,孤寂千年的深沉,最终以一代人皇的牺牲自斩封天,那样的一种大爱境界和生命形态,令人神往感叹。相信徐公子一定是像金庸在书写《天龙八部》时不自觉爱上自己笔下的乔峰那样,进而在另一部作品《神游》中将清风转世的\风君子\作为主角。 《地师》的最大亮点则在于将故事情节与社会人文、行业知识自然无间地融于一体,例如开篇元青花瓷瓶引出的古董行业及中外拍卖穿针引线等设局问题,林音购房引出的房地产炒房问题,鸿彬工业园员工自杀事件揭示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存在的劳动者身心健康问题,徐公子向读者分享了诸多自己的社会阅历,包括各地的美食与名胜古迹。   这两部作品,相较本人更喜欢《灵山》,之所以将它们相提并论,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或许这便是徐公子的写作风格,便是他心中企图实现的江湖梦——行君子之正道,建乱世之纲常。 以下列举灵山与地师在角色和情节设置上的一些共同点: 1、首先男主角都是出身于江湖八大门的发源地,灵山为梅家园,地师为莫家原,幼年随七大姑八大姨混迹江湖,对各种江湖术了如指掌,洞若观火,少年老成——而这两本书写的其实就是江湖术。徐公子的江湖术,除了各种仿制古董、戏猴耍宝的民间技艺,其核心类似于鬼谷子的纵横术,揣摩人心,巧设门槛,自抬身价,然后料敌机先,以退为进,置之死地而后生,说好听是神机妙算,说不好听便是坑蒙拐骗。但所幸男主角皆是心性纯正,恩怨分明,率性敢为的四好青年,秉持着江湖八大门\盗亦有道\的处世原则,最终地师的游方以江湖术搞定了风门各大派,成就一代地师;而梅振衣以江湖术搞定了漫天神佛,定下修行界共守护持的戒律,其穿越成分更添玄奇。当然,地师在江湖术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特别是故事一开头摔赝品青花瓷瓶见牛然淼,扮李丰前辈忽悠张玺父子,扮梅兰德解决工业区难题,纵横于各风门大派之间更是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令人拍案叫绝;而灵山中主角的发迹,主要是倚靠穿越带来的知识,江湖术仅在设计斩杀三大天魔等个别情节中有体现。 2、男主角皆拥有一位重要的修行上师,或者说先师,并且主角在整个故事中都在努力践行着先师的遗愿,这两位先师,一是地师的吴屏东教授,吴老遗愿是保护国家文物,将一干盗墓贼及倒卖国家文物的败类绳之于法,加之地师刘黎的督促,使小游子行走天下,惩奸除恶;一是灵山的药王孙思邈,他传于梅振衣的灵山心法,不仅成为了书名,也启迪着男主角牢记\你莫管他是人是仙,且看他如何与人打交道\、\上师在与不在,并无两样\,让其在乱世中坚守本我,不卑不亢,勇斗奸邪,直至成为一派祖师,协同青帝封天立戒。我觉得,《灵山》的这两句话说得很好,尤其在现今这个思潮涌动、热衷炒作、雅俗不分的时代,许多时候我们不应该迷信权威,习惯于日常生活中左右我们的思维定势,我们在努力而麻木生活的时候,偶尔应该抬头审视一下自己,我们应有的思想上的自由,是否一直都困顿不堪,被世俗所淹没?那些年轻的坚持,是否因为周遭与岁月的磨砺,渐渐失去原本的色泽? 3、两部作品皆拥有独特的修行体系和炼器法门,这方面是作品最趣味盎然的地方,特别是炼器。地师的炼器主要围绕秦渔的淬炼,此外还有山水画轴、铁狮子、各类布阵晶石、风水葫芦,不得不说,秦渔这柄短剑的名字取得太美了,而且剑灵是一位侠女的形态,优雅而古意;只是地师的修炼体系太过抽象了,对山水感悟的深度竟然可以变成一项斗法与杀人的技能,运转凝聚地气,可以将人挫骨扬灰,这种设定细想不是很合理,而且小游子在全剧中屡屡大开杀戒,似乎已经超出了吴老的遗愿,将法制社会抛诸脑后。灵山的炼器系统则遵循一般修真小说的格调,但神农百草鞭、鱼骨雷神剑、黑如意、青莲宝灯等宝物炼制过程伴随各种机缘巧合,尤其是梅振衣被左游仙绑架的一段,情节十分有趣;修行体系在渡劫成仙之前都没什么特别之处,关键在成就金仙一环,修行者必须发愿拥有自己的愿心——想想颇有体悟:以佛教的理论,人生便是一场修行,如若我们没有自己修行的愿心,在生活之外做一些值得自己毕生坚持的事情,我们的灵魂就永远无法超脱|\出生,生长,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老去病死\的轮回,就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困苦。 4、男主角皆有重要的修行伴侣。其中地师由于小游子俊朗的外表使其成为一名杰克苏,除月影仙子向影华之外,还有红颜知己谢小仙、齐箸雪、屠苏,风门各大派的主力女弟子,甚至掌门师太也都对小游子青睐有加,我认为游方心中最重的应属谢小仙,向影华是志趣相投,齐箸雪是最可怜的深宫怨妇。灵山中感情戏较少,谷儿、穗儿是水到渠成,玉真公主是盛情难却,知焰是修行道侣,提溜转算是追认的党员,梅振衣心中其实一直都只爱着穿越前的曲怡敏,以至于何家村被梅丹佐的原子弹扫平之后万念俱灰,因为他一直都把何幼姑当成了曲怡敏,曲怡敏甚至代表着他对穿越前那个世界的眷恋。 5、男主都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有一班铁杆盟友。地师中小游子主要依仗的是刘黎、寻峦派张家父子和向影华代表的向家势力,尤其是张家父子对其资金及人脉的原始积累有重要的帮助;灵山中的梅振衣则一直傍着清风这个大款,可谓没有清风就没有梅振衣惊人的成长速度及成就,至于钟离权和十大妖王,不过是帮衬作用。《地师》中有一句话:\江湖人做生意,以送为卖\,这是徐公子江湖术中的外交手段。   纵观两部作品,这样的谋篇布局,这样的起承转合,且不论徐公子是不是为了赚稿费,这样气势宏大的故事背景,《灵山》一书之间写尽世间传统宗教,《地师》一文之内写遍大江南北,这样的笔力和掌控能力,足以令大部门网络小说望尘。 当然玄幻小说毕竟有局限之处,有位书评家说得好,一部好小说,一定让人看完了可以联想到自身的生活,得到共鸣或者感悟。《地师》和《灵山》的主角们都太过完美了,太过神机妙算了,特别是游方,更像一个万无一失的作案高手及追踪专家,情圣,商界大鳄,外交家……人太完美,就显得不真实,于是这样巨大的篇幅中,除了阅读间的快意恩仇,便较难触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地师》读后感_3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