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3000字
先说结论,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比市面上大部分时间管理的书写的都好,更深刻,更能引发我的思考和行动。
大约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然后又花了几个小时整理书中框架和内容。原本只是想了解\\时间统计法\\,然而,这不仅仅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让读者可以去思考如何认识时间、认识自己,更揭示了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的秘密所在。就像编者在本书开头所写的一样:
\\其实,这跟技巧无关,而跟人生志向、人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
下面大部分内容是根据书中的内容做的整理,保存以供以后查阅
柳比歇夫的一生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缘起:一生的奋斗目标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那会儿,他已经提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我们这部书的主人公不但睡得多,不开夜车,他还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至于领略山河景色那就更别提了。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得要比我们多得多。\\
他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1、 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一辈子坚持既定目标,向目标直线进军、终身锲而不舍,这在科学史上也非常罕见
2、 基于\\时间统计法\\的生活方式和对待时间、对待生活的态度
要说他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那就是无可争辩的真理、不可动摇的信仰、绝对的结论。
他的一生是生气勃勃、和谐协调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时间统计法\\:生活的方式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的核心在于准确的记录实际消耗的时间和计划的实行。他非但自己动手每天统计,还亲自做结算,详细到了无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也不缩小。不仅如此,他还拟订计划,预先安排好下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好每一个小时。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的道路,也是可能超越自己的道路。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每天记录
1、 每天都要记录当天干过的事情,注明每件事情都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2、 事务性的记载,每天五至七行,不带入感情和执行的细节,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
3、 记录纯时间,工作中的任何间歇,都要刨除,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
纯时间指用在工作上的1个小时,就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1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玩手机
计划相关
柳比歇夫的计划包含月计划、年计划和五年计划
月计划
1、 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必须的标准活动,非标准活动。
标准活动:睡觉、吃饭、上下班,这是必须的,一般每天会消耗十二个时间。
非标准活动:即工作、读书、娱乐、运动等,会占去另一个十二个小时,这是毛时间。纯可利用时间大约是十小时,可按需分成三个单位,或六个半单位。根据自己身体的节律,精神状态去安排工作、活动。
2、 这样,每个月纯可利用时间约300小时,刨除计划、总结所费时间约5个小时。
3、 将每天工作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4、 根据时间统计法的经验,可以了解每项工作大致所需耗费的时间,并以这个标准来安排工作。每项工作用去的时间应该同具体的工作内容相称,占用的时间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5、 计划的作用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年度计划
下一年的计划需要根据自己的长远计划和最近一年实施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依情况而定
五年计划
除了年度计划,柳比歇夫还把他一生的时间制订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可以说是做个总的鉴定。
个人认为这个五年计划非常有意义,可以让你有机会拉近未来,以一个更加鲜活的角度来观察;有助于让你跳出目前的生活模式,以更长的时间范围来思考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就不会仅仅被目前短期利益所纠葛;也有助于让你思考,更专注于从长远价值和具体实施的角度来设计未来。
统计、总结
1、 每个月底做小结
2、 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
3、 统计记录每件事情耗费的成本
4、 通过统计学方法画出图、表,便于对比
5、 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它们的代价——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6、 做年度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完成什么、没有完成什么、效率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柳比歇夫对时间、生活的态度
1、消磨时间\\——这是不可能在他头脑中产生的念头,任何时间对他来说都是宝贝。时间是进行创造的时间,认识事物的时间,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他对时间满心崇敬。
2、利用碎片时间:他只是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 他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举个例,英语他就是主要利用\\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3、他善于捉摸具体的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同跳动着脉搏的、正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他不怕屈指可数的、日益减少着的余年。他小心翼翼地延长时间,紧紧攥住它,尽量做到不无故浪费时间,连点滴时间都不放过。他对时间就像对不可或缺的生活口粮那样重视。
4、而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格外与众不同。他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5、他几乎从未抱怨过自己没有时间。我早就注意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不,最好还是用另一种说法: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
6、柳比歇夫把一生中的特殊现象看成自然现象,也许这确实是自然的理性生活。可以说,一个人珍惜每一秒钟,并使每一秒钟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又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7、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
8、他需要的东西极有限:有一个放书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宁静安谧的工作环境就够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_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