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梦:弗洛伊德合集(3-4)》读后感1300字
啊,《梦的解析》。
这个版本的电子书阅读起来有两个格式上的缺陷,其一:章节的分布没有按照逻辑,貌似按照字数截断的?其二:书中有些地方引用了其他部分的页码,然而作为电子书,页码随字号变,根本无法定位,让人看得很捉鸡。
还有一个内容上的缺陷:由于这是最后一个版本,前言中也说了,相当于一个集合注解的形式,正文中插入了大量对以前版本的补充、说明,以及对出版后遇到反对意见的驳斥、易误解内容的详细阐述、支持性意见的辨析,所以免不了打断书内容的逻辑,使叙述进度拖沓、角度复杂、回环往复、重点不突出,充满了哲学思辨式的矛盾痛苦hhhh,更别说翻译问题了。但是文章末尾收录了《论梦》,那是精简到几乎只剩逻辑主线的《释梦》,抓不住重点时可以先看它。
怎么说呢,我读完后随便扫了其他两个版本,感觉这是最“学术”的一个版本。首先呢,其他版本格式更精致,字体字号注解都有排版区分,对读者很友好。此外,其他版本中看上去“无关的信息”,比如引用书中的页码和引用文献的年份都被删掉了,而这些只有对于需要深挖背景的研究者来说,才是必要的。所以如果仅仅出于兴趣,想对弗洛伊德或者《梦的解析》有个大致的印象或了解,这个版本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若是作为研究用,那么它(的实体书)应该就是最适宜的了。我很庆幸这次首先阅读了这个版本,就说读的时候为什么吐槽了那么多次“我不记得读这本书这么痛苦啊??”,它的确要比其他译本复杂些吧。
顺便吐槽一句,在读人数最多的那个版本中,对一些专业名词的翻译实在不敢恭维...。
然后说点书内容的感想。
弗洛伊德不愧是弗洛伊德。我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次的质疑,然而这个最全面的版本中,我的质疑都被考虑到并且作了说明——这证明他的结论,起码是经过充分思虑后所执行的、有所妥协的坚持。外界对于弗洛伊德是个偏执片面的老色鬼的论调——我觉得,如果他们能理解到这份含混不清又偏激的结论是经过了多少思考,恐怕会惭愧吧。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尽管做梦是处在睡眠的精神状态下,在梦被分析、被描述甚至被回忆的时候,都处在较为清醒的状态。这就像罗夏墨迹实验,人对随便抽象的东西进行自由联想,总会将自己投射进去。梦甚至可以看作是单纯的投射材料,乱序无意义荒诞不确定本就是投射材料需要具备的属性(尽管不能否认显梦和隐梦与梦者个人的联系,它是梦者自身发出的)。所以,对梦回忆错、回忆不完全、解释不清楚、都不影响对梦的解析;换句话说,弗的释梦技术终究只是精神分析技术的手段之一,比梦者的梦更重要的,恐怕是梦者的自由联想。这点在最后收录的小说明中也有体现:对“释梦”不必执着。
最后对书中内容稍作总结:
梦的目的:愿望满足。
梦的工作:凝缩、移置、视觉表现力及润饰。
梦的进程:从潜意识获得能量前行至前意识️从稽查作用处回归解体为知觉现象️捕获意识的注意并被感知为梦。
意识在弗洛伊德这里被视作感知内在精神的一类感受器一样的角色,前意识与潜意识作为普遍意义上潜意识的两种成分,承担了大部分的精神活动。
数月时间断断续续读了二三十个小时的结果,感觉就是理解了四道填空题...。还是填鸭教育的刷题模式效率高啊hhhhh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释梦:弗洛伊德合集(3-4)》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