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读后感1500字
如果你想不起一个人名,那不是你真的忘了,而是你压根儿就不愿意想起,因为这个名字会让你产生不快。
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你的一件瓷器,那不是你真的不小心,而是你有意要打碎的,因为将它打碎就是你真实的愿望。
如果你把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写错了,那也不是纯粹偶然的,反而写出来的错误的内容才是你真实想表达的。说错和写错也是一样的。
诸如此类,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偶然的差错,其实都不是真的偶然,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那只是你真实动机的表达。这个真实动机来自你的潜意识,此时它支配了你的行为,可能与你的显性目的相冲突,所以你才会觉得这种行为是差错。
如果你渴望见到某一个人,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就会与这个人巧遇,并且可能不止一次,在短时间内就会与他(她)多次巧遇。
如果你渴望去一个地方,虽然表面看来可能因为时间啊、必要性啊等等,不是那么容易到达,但最后你往往会阴差阳错的就到达了那个地方。
如果你渴望捡到钱,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就很可能真的捡到钱。
以上说的这三种情况,看起来有点像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所谓的心想事成。
但这一点也不神奇。
你渴望捡到钱,说明你想钱想疯了,以至于每时每刻你都在想着怎样能得到钱,那么你必然会希望能在马路上捡到钱,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于是在你走路的时候你就会非常注意地面,你甚至会把地面上飘动的每一个纸片或者垃圾袋都幻想成纸币,你会更多的留意,那么你捡到钱的概率就远远高于普通人。
你想去一个地方,虽然客观上有种种限制,理性上你会把这种愿望暂时压制,于是这种愿望就进入潜意识,自我酝酿、不断增强,这种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试图支配你的行为,那么你可能就会做出一些表面上不是为了到那个地方的一些出行,你会找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行动,最后你才发现,不知不觉的,你竟然到了你心中想去的那个地方。
相信谈过恋爱的人一定深有体会。你渴望见到那个男孩或者那个女孩。我指的是当你看到一个男孩或者一个女孩,你怦然心动,你喜欢上了他(她),你又不好意思故意去找他(她)搭讪,于是也就不打算故意去搭讪。但是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你会发现,不知怎么的,你总会与他(她)偶然相遇,你们总是有那么多巧遇的机会,这些机会足以让你多看他(她)两眼,或者成为相互搭讪的机缘。你虽然觉得你并没有刻意为之,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机会呢?此时你可能将之归结为缘分。其实不然。其实这些机会都是你的潜意识替你安排好的。你能够见到他(她),你能够有机会和他(她)说话,只不过是你想见到他(她),你想和他(她)说话,你就故意制造了条件。这些天衣无缝的设计,都是你的潜意识所为。
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将遗忘、书写失误和语言失误,以及动作失误、误差,甚至机遇、巧合、决定论等,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被忽视的人类行为,进行了心理分析,得出了一些令人惊叹的结论。
弗洛伊德说,不愉快的动机是遗忘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遗忘的动机都来源于一个方面,这些材料可以唤起人们痛苦的情感,因此人们就不希望这些材料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中。
通常在我们要人们做出一些自由的选择的时候,一个人不可能毫无原因的生成一个数字或名字。也就是说,他的自由选择并不是随意的。人们不可能存心和随意的生成一些无意义的言语和举动。任何看似没有意义的行为或者言语,都是受某种心理动机所支配而形成的。所以,作为一个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研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现象,目的是为了揭示精神病产生的根源,因为精神病这种微妙的病理现象,要揭示其病因,极需要见微知著的功夫。当然,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对普通人同样适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对自己的自私、嫉妒、好色等等丑陋的人类弱点进行了赤裸裸的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