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读后感1000字
众所周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政治体制有很大区别,而这样的体制核心区别具体体现在土地制度上,我们国家的土地是彻底公有的,根本没有私有的,即使土地所有权也有期限的,而西方是有永业权的,。一旦中国政府需要,土地又会被无偿征收(宪法有说明但没有解释),最多只是给点补贴。西方的土改总是伴随政权民主,人权思想的革命,从古希腊梭罗改革(公民大会),还是到英国的光荣革命,再到法国人权宣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都丰富体现了这一点。而中国往往是政权需要才进行土改,比如大宋(王安石变法),国民时期(蒋介石二八法)的战备需要。
而现在是纯粹为了发展工业,经济的需要。
中国一共经历两次彻底的土改,从1949到1958年经历的第一次土改,主要是毛泽东为了工业化,以及政治斗争需要,大规模征收土地国有化,农民一下子被圈进了“集体合作社”,自1978年改革开放,由于文革的破坏,邓小平又再次重新征收土地国有化,这次是为了现代化需要,从农民那里低价征收土地,又高价卖给开发商,或者利用地皮吸引投资,(1万块钱一亩地卖给开发商4万,另外一方面,只要吸引1块钱投资,政府可以坐收6块钱地租),而中国将近10亿农民至今农村保险还没彻底全面保障,工资水平还远远不及城镇,但他们却为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牺牲了太多太多!谁为他们发声?
感谢这本书,刘老师为了探索农民的保险问题,进而追问我们国家土地政策制度的问题,不仅有大量的西方制度对照,更有历史纵深的分析。实实在在的为农民朋友发声。
这本书就是介绍了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五千年历史中随着政治体制震荡的土地制度,前人有像管仲,商鞅这样土地改革的先锋,对“井田制”的改革,还有像隋唐时期杨炎的“两税法”,宋代的王安石青苗法,到明时期张居正“一鞭法”,清代的“入亩摊丁”等等,再到民国“平均地权”,说一个笑话,当年蒋介石没有成功的土地政策(开放公田),固然有当时的历史因素,比如行政力不够,但回到了台湾,从战败国日本那里收复的土地重新换给了台湾农民,积极的土地奖励政策,让台湾工业发展有强大的农业保障,能成为四小龙理所当然。
我们现在是以GDP地区政绩考核为需要,地方政府为了抬高地皮价格,不惜和银行,开发商联手,种种弊端就出来了。比如房价太高,制造业流失,通货膨胀,贪污等等。
中国人的民生问题,实质就是土地问题。这本书一定要买下来!我怕它下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