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为奴十二年

作者:所罗门·诺萨普

《为奴十二年》是19世纪美国黑人所罗门·诺萨普讲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的人生传奇。自出版以来,成为感动全球亿万人百年不衰的经典。2013年《为奴十二年》雄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首,荣膺英、法、俄、德等15国“年度最感人图书”,奥巴马总统为之垂泪致敬。同年原著改编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横扫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被誉为黑奴版《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生活在19世纪美国纽约州的非洲裔自由民所罗门·诺萨普享受着自由的时光,但黑奴贩子利用他向往勤劳致富的美好愿景,使用诓骗的伎俩绑架了他,并使他失去了自由民的身份。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为奴十二年》2019.3.9

一个拥有自由身的黑人为什么去做奴隶?

他做奴隶期间都遇到了些什么?

之后会如何呢?他脱险了吗?

1841年,一名拥有自由身的黑人罗门·诺瑟普受到了诓骗绑架,被奴隶贩子伯奇卖到了蓄奴州——路易斯安那。在好心的福特奴隶主手下过了两年的好日子,在暴戾的艾普斯奴隶主手下过了十年昏暗的日子。直至1853年,他请求一名叫贝斯的反对奴隶制的流浪木匠替他捎求救信给家乡的熟人,并因此得救的故事。

主要的收获有三:

一是,黑暗到底是什么

被扭曲了的人性,这才是最黑暗的。虐待、杀戮、欲望和贪婪……

伊莉莎被迫与女儿骨肉分离,变成了“祥林嫂”最终被活活的饿死……

女黑奴——帕茜被醉酒的主人打得肉裂见骨。面对主人的强暴,总想致她死地的女主人,自尊、嫉妒、报复、贪婪、兽欲,旷日持久地摧残着本来乐观活泼的姑娘,剥离她仅有的灵魂。

就像《偷书贼》里死神所说的:“最搞不懂人类的情感了,时而如暖阳时而又如凛冬般残酷和暴戾”

二是,人性到底可以丑陋到何种程度

光亮的外表与邪恶的灵魂——汉密尔顿和布朗用了简单的手段就把诺瑟普骗倒沦为了奴隶。

因为嫉妒木匠几次三番的想杀掉诺瑟普。而黑奴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个宠物都不如——一万个黑人奴隶看见,也不能证明白人杀人。

牲口一样的挑选方式——看牙口。想起了那个时候许多白人的假牙都是从黑人奴隶嘴里活生生拔下来的。

三是,不要放弃希望

长满了“肉芽”的熏肉与玉米粉,极少的面包。长期的鞭打、与超负荷的劳作但诺瑟普从未放弃过希望与抗争。

在船上时候的夺船行动、感染天花的存在、被木匠吊在树上的强烈求生欲、从未放弃的求救信、做事情动脑筋而不是蛮干以及拉小提琴的爱好……这也是南北战争,北方能胜利的根本原因吧?参加革命可能能活命,不参加直接被虐待致死。这与陈胜吴广何其相像啊:)

文字平淡无奇,流水账一般,却大道至简,成就了不平凡的故事。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读《为奴十二年》2017-11-15 席大大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4)前夕,作者诺萨普1808年出生在北方自由州纽约州,辛苦努力经营生活,结婚并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在1941年被两个白人奴隶贩子贩卖到南方当奴隶,到1953年被救回。为奴12年,深刻记录了奴隶生活和奴隶制的丑恶。一共经历3个奴隶主,第一个福特是对奴隶非常好的奴隶主。第二个奴隶主提贝茨是动辄随意发脾气就打人杀人的,作者反抗逃跑反抗逃跑被卖掉。第三个奴隶主埃普斯,平时不打人,但是为了工作一定打人骂人,为了努力更努力的工作。从奴隶主角度来说,第三个奴隶主的经济效益最大。从奴隶角度说,第一个最舒适,可谁又那么在乎奴隶是否生活的舒适呢?一开始诺萨普跟人们说自己是自由人,又没有证明,遭到各种毒打。中间写了信试图让别人寄出去,却遭到背叛。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善良的人,帮他写信并最终救出来。回来后控告贩卖他为奴隶的奴隶贩子,可由于当时存在的深刻的种族歧视,奴隶贩子最后无罪释放。作者很想说什么,又不能说什么,这和100年后美国马丁路德金得到黑人坐公交车平等权益后仍然要求黑人不要多说话,低调做人,没有任何区别。这对一个标榜民主的“自由国家”真是莫大的讽刺。事实上,时至今日,美国的种族歧视,仍然大行其道。我在2010年在洛杉矶的日落大道上行走时,仍然有车开过时,冲着我们大骂“黄鬼”。作者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各种绝望。抱着一把小提琴,排解每一天心中的各种郁结,帮他度过为奴12年的每个日日夜夜。幸运的是,这本书流传到现在,让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依然深刻了解那个时代,那个万恶的制度。让我们再也不要回到这个制度,那个社会。“人是生而平等的”,越发感到这个信条的珍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