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2:野焚》读后感1000字
第一部《血祭》结尾至曾国藩初创湘军出师不利,节节败退;官场不容无人理解,身心疲惫。洽逢老父亲仙逝,以守节为名逃离官场战场,狼狈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第二部《野焚》是继《血祭》之后又一力作,在为老父亲守节期间,回顾一路走来,再苦累再黑暗也要告诫自己打脱牙和血吞,可换来的却是一把辛酸血泪,心中抑郁纠结难以释怀。丑道人对此开出一剂良方: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曾国藩细细品味黄老之道,从中领悟到“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大境界,终于大彻大悟,扬帆起航再出发。
从返官场充分运用黄老之道,以柔弱胜刚强,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在两江官场,以敬待人、以义会友,称彼为雄、次居为雌,这些转变让曾经诋毁之人、拂逆之友皆不计前嫌、友好相处,实现心齐气顺共谋大业。对待朝中重臣肃顺的示好,能够充分认清局势,分析肃顺交横跋扈、独断专行的性格弊端,不依附不得罪。在肃顺落马后,因不站队不示好,反而得到朝廷更大的信任,任命为两江总督,清朝以来汉人最大的官职。曾国藩再入官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为湘军进皖中、破金陵打开局面,外界因素对于曾国藩的成功,称之为地利。这一片大好局面,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是曾国藩对时局、对时势的前瞻把握,对处世、对人性的精准判断,站在时代的潮头遗世独立,处之坦然。
湘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治军有道,上下同欲,运用《挺经》慧眼识才,推荐英才左宗棠创建楚军,帮助门生李鸿章创建淮军,力挺九弟曾国荃攻破金陵,创立不朽功勋皆入侯门,不愧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在两江之地为官,安民有方,广纳贤士,广聚民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现秦淮河畔繁华风光,在一处为官有一番作为,在一方任职有一时成就。治军安民内部因素对于曾国藩的成功,称之为人和。上下同欲者胜,曾国藩对人细分为四类,认人之道分有三端,形势下分为官、绅、绿营兵、湘勇四类,识人之道三端,曰访查,辨其贤否、察其真伪;曰教化,诲人以善、推己及人;曰督责,千金在前、猛虎在后。正是这些细致入微、视虱如轮的洞察力,御众有道、教下有法的领导力,让湘军势不可挡,建立功勋。
书中有太多精彩绝伦之处,很值得反刍咀嚼,前人变成了历史,更创造了历史,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用心皆会有所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2:野焚》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