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式英雄》读后感1100字
鹰已着陆—The Eagle has Landed
德国式英雄,带着人性和尊严,极度的理性和坚韧。如丘吉尔最后所说,他们是优秀的战士,只是立场的不同。
“我们在这里要做些什么?
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Alles ist verrückt,
所有人都疯了,
世间所有都已注定坠落……”
这就是施泰因纳的内心独白吧。这从来不是他的选择,可是为了他的父亲,他必须基于理智做出权衡。
令人震撼的是这竟是大部分是真实发生的。
这是一个尘封了三十二年的故事。
“1974-1975年间,希金斯奔走于世界各地,挖掘并写作这个故事时,距离战争(注:二战)结束将将三十年,距离这次惊天的行动也不过三十二年的光景,许多当事人仍然健在,三十年的时间远不足以平复战争的创伤。而希金斯,这位英国作家,却能够以那样中肯的语调来讲述这个故事,讲述德国人的勇敢和决绝。直面战争的创伤,对对方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才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真的非常欣赏这样的作家希金斯。感谢他让我知道了这段被埋没的历史。还有这些值得尊敬的战士们。
“心下一种莫名的悲伤。有的人,永远要遭受苦难——永远。他不存在的手在痛,他的空眼窝在灼烧。“上帝啊,真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他喃喃道,转身走了。”
库特·施泰因纳中校。
“他顺着夹道走过,一只手握着皮质指挥短杖,另一只手拿着贝雷帽。他的皮靴铿锵地踏在青石板的地面上。阳光从高高的天窗里映下,斜刺进昏暗的屋子里,洒在他浅金色的头发上。”
我爱他从头至尾的绝对理性,爱他的人性关怀,爱他作为德意志军人坚韧不屈的尊严(虽然这这个立场不是他的选择)。就像他说的,如果他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德国人,他就会在美国的战场上打仗吧。可是他并没有选择他立场的机会。
鹰已着陆的德意志军人,理智地勇敢地走向自己无可选择的命运。
“戈李克心头顿时一惊,然而他却并不害怕。那就好像是多年以来一直在找寻死神的踪迹,而如今终于夙愿得偿了。”
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如获解脱。但是在活着的时候,他们坚定地履行自己生前的义务,却依旧不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人性,直到最后一个人战死沙场。
“我们六百个骑兵…挺进死亡之谷”
德意志军人的理性与爱尔兰“泥腿子”德弗林的洒脱浪漫形成对比。德弗林的不同是,他从某种程度上,比施泰因纳和他出生入死的部下幸福。
“我所代表的,是一个正确的立场,”他说,“我为了自由的理想而战……”一瞬间,他突然垮了下来,瘫在椅子上,肩膀颤抖着。
他从头至尾,为他的自由信念,爱尔兰共和国,而战。
“以前的那个晚上,施泰因纳就在这里面对着哈里·凯恩;我又想起梅尔瑟姆公馆的露台上的最终时刻,那个夺走了他性命的犹豫。可是就算他扣动了扳机,这一切也仍旧是白费力气。”
乱世中身不由己,而他们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始终如一。我敬佩他们,“鹰已着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