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红楼梦」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67小时37分钟,读完全书。从初中开始,读过数次,每次止于前五章就再难读下去了。前段时间听《余秋雨讲中国文化》,秋雨先生讲至红楼一梦,甚是精彩。于是再次翻开这本略有阴影的宏伟巨著,不成想拿起来就再难放下,或许人至中年,略经风霜雪雨,悲欢离合,对宝玉袭人初试云雨情不再面红耳赤;对宁荣二府盛极而衰不再感慨万千;对黛玉以泪报恩,最后却凄惨死于宝钗宝玉大婚之时不再悲痛欲绝;对宝玉自幼沉溺万花丛中,最后却遁入空门不再扼腕痛惜;对红楼一梦,最后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竟然波澜不惊,甚是平静。繁华落尽与君老,菩提树下万念平,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人已度百年,白茫茫一片,空空如也……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刺多,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不是先入为主,后四十章高鹗写的确实让人看着难受,文笔略差,情节突兀,虽按文初判词各入其位,但总感觉有些急促,仿佛听惯了阳春白雪,再听下里巴人一样无味。后四十章,贾府大厦将倾,很多人都急切的排队领死,让人更觉难受。然而所有续本中,高公所续已然是最好的版本,能够流传至今,实乃幸事,无需苛责。《红楼梦》在民众最读不进去的著作排行榜中常年居首,记得秋雨先生说过,读不进去就不要读它,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的枕边书。是啊,涉世未深,怎知世道艰难,饱经沧桑,才能惯看云卷云舒。五味人生,各不相同,但终归逃不掉一个“空”字,不在此时,就在彼时。黛玉专情终葬己,宝玉痴情终归隐,凤姐弄权气难绝,原应叹息命难违。初读一遍,意犹未尽,待慢慢回味后,一定会有第二遍乃至多遍。《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或许就在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会以不同的视角获取不同的感受,遗憾再不能以年少清澈的视角读它,但遗憾的事情经历多了就不难么遗憾了。以上所言难尽,略做记录,期待下一次重逢。

「红楼梦」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很惭愧,学生年代并未读完过这本鸿篇巨著。如今毕业三四载,历经社会浮沉零星点滴,再来静心完整看它时也觉得刚刚合适。书中所述人情世故刚刚好在历经一些事后,也理解得更自然。或许我太过自诩佛系90后,特别喜欢宝玉这一人物,既为“蠢物”“补石”的化身,却对人世间的情分格外看重,有情有义,当世再难寻觅到这样的美男子。

对黛玉的忠贞不渝,对丫头晴雯的死可谓余生抱憾,对小丫头金钏的自杀也有歉意,即使是在在姐妹玉钏的误会和怨恨下,也偷偷在忌日当天独自奠念。对待男人,也是畅快不羁的,真汉子真性情的一面油然而生。对待薛蟠,为兄弟家的内事寻方找药,和蒋玉菡交换腰带信物。

在见惯了身边姐妹和丫鬟们的各种沉浮命运之后,一心遁入空门。也许是对身边的人用情太深,早已被现实各种残酷伤害得体无完肤吧。一度被家人当作呆子,生了疯病,痴痴呆呆。宝玉的世界不为人所理解,放在现在也是一样。一个人不把心思放在挣钱上,而是放了太多精力于儿女情长上,甚至太关心他人人太善良太心软,也会被让人诟病甚至讥讽。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部悲剧,或许是我看得不够透彻。虽然荣宁两府经历人丁萧条,家产抄没等树倒猢狲散的下坡路,但结尾贾兰,巧姐等的命运,结合王邢夫人的和睦,平儿即将入正房,皇恩恢复沿袭世勋爵位,贾政贾赦贾珍叔侄的合家团聚等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预示着贾家还是会再度好起来。也应了那句家和万事兴吧。

作为芸芸众生中普通一个读者,我的见解是狭隘的。奈何叙述能力有限,还有很多蕴含的内容都是经典,只能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安慰自己吧。光其中的诸多诗词曲赋都够喜欢古典文字美学的学者好好研习一阵子了。总而言之,获益匪浅,值得一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红楼梦」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